不折不扣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bù zhé bù kòu
【解释】没有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
【示例】如今的妇女跟男人~一样尊贵!(老舍《女店员》第二幕)
【拼音码】bzbk
【灯谜面】听;原价;公平交易;百分之百
【用法】联合式;作定语、状语;表示毫不打折扣
【英文】hundred per cent
- 不 bù ㄅㄨˋ1)副词。2)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
- 折 zhē ㄓㄜˉ1)翻转,倒腾:~腾。~跟头。~个儿。·参考词汇:bre...
- 扣 kòu ㄎㄡˋ1)用圈、环等东西套住或拢住;把门~上。2)衣纽:衣~。...
- 不挠不折 不弯曲,不屈服。形容节操刚正,意志坚强。
- 宁折不弯 宁可折断也不弯曲。 比喻宁可牺牲, 绝不屈服。 ▶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 “大丈夫既然起义, 就应该不管啥时候都做一个顶天立地的铁汉子, 硬骨头宁折不弯, 打了败仗更需要有一股冲天正气。” ▶ 《诗刊》1977年第9期: “您挺直呵, 宁折不弯, 冲锋不止。”
- 百折不回 bǎi zhé bù huí 【解释】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出处】汉·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示例】耿耿自始,~。(清·姚莹《复杨君论诗文书》)【拼音码】bzbh【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意志坚强【英文】perseverance
- 百折不屈 同“百折不挠”。
- 百折不摧 同“百折不挠”。
- 百折不移 屡遭挫折亦不改变其操守。
- 不抟 不专一;不集中。 ▶ 《管子‧霸言》: “夫令不高不行, 不抟不听。” ▶ 《吕氏春秋‧适音》: “以下听浊则耳不收, 不收则不抟, 不抟则怒。” ▶ 高诱 注: “不抟, 不专一也。” ▶ 毕沅 校: “抟与专同。”
- 不抗不卑 见“不亢不卑”。
- 不护细行 不注意小节。语本《书·旅獒》:“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 不承望 1. 不期望。 ▶ 唐 张鷟 《游仙窟》: “但若得口子, 馀事不承望。” ▶ 元 无名氏 《千里独行》第四摺: “叔叔, 你是那檠天白玉柱, 架海的紫金梁, 义勇忠良, 俺今日团圆日不承望。” 2. 不料。 ▶ 《红楼梦》第四一回: “﹝ 刘老老 ﹞不承望身不由己, 前仰后合的, 蒙胧两眼, 一歪身, 就睡倒在床上。” ▶ 梁斌 《红旗谱》三: “不承望逃兵们从 保定 捅来了一个团, 架上大炮, 要火洗 锁井镇 。”
- 不报 1. 不报复。 ▶ 《礼记‧中庸》: “宽柔以教, 不报无道, 南方之强也, 君子居之。” ▶ 《国语‧越语下》: “战胜而不报, 取地而不反。” 2. 不批覆;不答覆。 ▶ 《东观汉记‧丁鸿传》: “ 鸿 当袭封, 上书让国于 盛 。 书不报。” ▶ 唐 王维 《不遇咏》: “北阙献书寝不报, 南山种田时不登。” ▶ 周亮工 《尺牍新钞》卷一引 明 高攀龙 《与叶适同书》: “朋友相与, 须尽力砭其失, 方有进处。 弟施矣, 足下不可不报。”
- 不扬 bùyáng(相貌)不好看:其貌~。
- 不抵 1. 方言。 不中用, 不顶事。 ▶ 康濯 《我的两家房东》: “多捞上两颗吧, 也是个不抵!” 2. 不及, 比不上。 ▶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三二回: “别吹牛, 谁不抵你放哨, 一个狼就吓得尿到裤裆里。” ▶ 《扬州评话选‧杨香武一盗九龙杯》: “这种酒我看不吃倒好, 不抵在家里自如, 首先坐就不敢满坐, 只能占一个屁股头。”
- 不托 汤饼的别名。 ▶ 《旧五代史‧世袭传一‧李茂贞》: “军有斗而诉者, 茂贞 曰: ‘吃令公一碗不托, 与尔和解。 ’”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汤饼, 唐 人谓之不托, 今俗谓之餺飥矣。” ▶ 宋 程大昌《演繁露‧不托》: “汤饼一名餺飥, 亦名不托……不托, 言不以掌托也。” ▶ 毛奇龄 《曼殊回生记》: “ 葛先生 饥, 乃就邻人买不托食之。”
- 不抵事 方言。 不管用, 没有用。 ▶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十七回: “ 雷石柱 又说: ‘不要难受, 难受不抵事, 把受了的苦讲出来, 算账。 ’” 赵树理 《田寡妇看瓜》: “雇着看庄稼的也不抵事。”
- 不打自招 bù dǎ zì zhāo 【解释】旧指没有用刑就招供。比喻做了坏事或有坏的意图自我暴露出来。【示例】这个盗贼,无意中~,泄露了真情。【拼音码】bdzz【灯谜面】此地无银三百两;贼娃子说梦话坦白;露谜底;专练外路拳;挂羊头卖狗肉【用法】复句式;作谓语;含贬义,比喻不自觉暴露自己的过失或意图【英文】stand convicted out of one's own mou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