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脉同气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谓出于同源。指同胞兄弟姐妹的亲密关系。
- 一脉 1. 河流或山脉的一支。 &n...
- 同气 1. 气质相同;气类相同。 &...
- 同气 1. 气质相同;气类相同。 ▶ 《易‧乾》: “同声相应, 同气相求。” ▶ 《吕氏春秋‧应同》: “帝者同气, 王者同义。” ▶ 高诱 注: “同元气也。” ▶ 晋 杨方 《合欢》诗之一: “同声好相应, 同气自相求。” 2. 有血统关系的亲属, 指兄弟姊妹。 ▶ 《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 “凡匹夫一介, 尚不忘箪食之惠, 况臣居宰相之位, 同气之亲哉!”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 “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 诚与国分形同气, 忧患共之者也。” ▶ 南朝 宋 鲍照 《请假启》: “臣实百罹, 孤苦风雨, 天伦同气, 实惟一妹。” ▶ 宋 周辉 《清波杂志》卷四: “ 唐太宗 以藩王夺长嫡, 推刃同气。” 3. 犹同志。 ▶ 曹亚伯 《武昌日知会之破案》: “﹝黄冈军学界讲习社﹞初为 黄冈 人之结合, 迨成立半月以后, 则不分县界, 而广结同气, 故其宣传甚有力。”
- 一脉相传 yī mài xiāng chuán 【解释】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批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拼音码】ymxc【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文化、思想等
- 一脉相承 yī mài xiāng chéng 【解释】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批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拼音码】ymxc【灯谜面】独生子【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文化、思想等【英文】can be traced to the same origin
- 一脉相通 谓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犹如一条脉络贯穿下来可以互通。
- 一脉香烟 谓延续家世的后代。人死,后嗣须常上香祭扫,故云。
- 一门同气 谓同门兄弟。
- 分形同气 fēn xíng tóng qì 【解释】形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十分密切。【出处】《吕氏春秋·精通》:“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拼音码】fxtq【用法】联合式;作定语;形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十分密切
- 同声同气 见“同声共气”。
- 同气相求 tóng qì xiāng qiú 【解释】比喻志趣相同的人自然结合在一起【出处】《周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示例】孙犁《澹定集·金梅序》:“要视作家如友朋,~,体会其甘苦。”【拼音码】tqxq【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 同气连枝 喻指同胞兄弟姐妹。
- 连枝同气 《吕氏春秋·精通》:“故父母之於子也,子之於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旧题汉苏武《诗》之一:“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后以“连枝同气”比喻同胞兄弟姐妹或情如兄弟的亲密关系。
-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tóng shēng xiāng yìng,tóng qì xiāng qiú 【解释】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出处】《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拼音码】tsxq
- 一能 某一项专长或技能。 ▶ 《吕氏春秋‧知度》: “正性是喜, 群众不周, 而务成一能。” ▶ 高诱 注: “一能, 专一之能。” ▶ 汉 王符 《潜夫论‧实贡》: “一能之士, 各贡所长。” ▶ 宋 曾巩 《墨池记》: “推王君之心, 岂爱人之善, 虽一能不以废, 而因以及乎其迹邪?”
- 一肩两锄 形容不费气力。 ▶ 岑之京 《小吉普开回来》: “那算什么?只一肩两锄功夫, 也能收钱?”
- 一肩 1. 用肩负物时, 换一次肩的行程称为一肩。 ▶ 《三国演义》第六八回: “你等挑担劳苦, 贫道都替你挑一肩何如?” 2. 一副担子。 用以喻全部责任。 ▶ 《说岳全传》第十三回: “早有 张邦昌 奏道: ‘今科武场, 被 宗泽 门生 岳飞 挑死了 梁王 , 以致武生俱各散去。 ’一肩儿都卸在 宗泽 身上。” ▶ 《儿女英雄传》第五回: “自己便轻轻儿的把这桩不相干没头没脑的事儿一肩儿担了起来。” 3. 表数量。 用于肩荷之物。 ▶ 《儒林外史》第四一回: “自己一肩行李, 跨一个疲驴, 出了 泗州 城。” ▶ 《孽海花》第二回: “后面来了一肩轿子。”
- 一脑门子官司 方言。 形容心情烦躁, 看什么都不顺眼。 ▶ 曹禺 《日出》第二幕: “这个家夥怎么一脑门子的官司?” 刘绍棠 《蒲柳人家》: “老头子阴沉着脸, 哼哼哈哈, 一脑门子官司。” ▶ 董一丁 《家庭交响曲》: “说实在的, 平常我一走进这个拥挤而混乱不堪的单元, 就一脑门子官司。”
- 一肢半节 比喻事物的一小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