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同音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手机版
- 又作:众口一词。
- 一口 yīkǒu①纯一(指说话的口音、腔调):这孩子普通话说得很流利,可半年...
- 同音 tóngyīn[unisonance] 同一读音同音字
- 异口同音 同“异口同声”。
- 一口同声 犹一口同音。
- 一口 yīkǒu①纯一(指说话的口音、腔调):这孩子普通话说得很流利,可半年前还是~的广东话呢。②表示口气坚决:~否认│~咬定。
- 同音词 tóngyīncí语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如‘反攻’和‘返工’(fǎngōng),‘树木’和‘数目’(shùmù)。
- 一口中 即一口钟。 ▶ 《清平山堂话本‧错认尸》: “我丈夫头带万字头巾, 身穿着青绢一口中, 一月前说来皮市里买皮, 至今不见信息, 不知何处去了!”详“ 一口钟 ”。
- 一口价 犹言不二价。 ▶ 《儒林外史》第二八回: “三人走进里面, 看了三间房子, 又出来同和尚坐着, 请教每月房钱多少。 和尚一口价定要三两一月, 讲了半天, 一厘也不肯让。”
- 一口气 yī kǒu qì(~儿)①一口气息:只要她还有~,就要尽力抢救。②不间断地(做某件事):~儿说完│~跑到家。
- 一口钟 一种无袖不开衩的长外衣, 即斗篷。 其形如古乐器的钟, 故称。 ▶ 清 方以智 《通雅‧衣服》: “ 周弘正 著绣假钟, 盖今之一口钟也。 凡衣掖下安襬, 襞积杀缝, 两后裾加之。 世有取暖者, 或取冰纱映素者, 皆略去安襬之上襞, 直令四围衣边与后裾之缝相连, 如钟然。” ▶ 《西游记》第三六回: “那众和尚真个齐齐整整, 摆班出门迎接, 有的披了袈裟, 有的着了偏衫, 有的穿着个一口钟直裰。” ▶ 《官场现形记》第四三回: “不知从那里拖到一件又破又旧的一口钟, 围在身上, 拥抱而卧。” ▶ 李劼人 《大波》第一部第一章: “袍子的款式裁缝得很好, 腰肢上扎了两道宽褶, 一下子就显得细腰之下襬衩撒开, 很像一把刚收起的统伞, 所以这种袍子又叫做一口钟。”
- 众啄同音 又作:众口一辞。
- 同音共律 音律相同。比喻关系密切。
- 笙磬同音 shēng qìng tóng yīn 【解释】比喻人事协调,关系和睦。【出处】《诗经·小雅·鼓钟》:“鼓瑟鼓琴,笙磬同音。”【拼音码】sqty【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英文】unison of musical instrument sheng and chime stone
- 交口同声 又作:众口一词。
- 众口同声 同“众口一辞”。
- 异口同声 yì kǒu tóng shēng 【解释】大家说得都一样。【出处】《宋书·庾炳之传》:“今之事迹,异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测得物之数耳。”【示例】他得到班级同学~地赞扬。【拼音码】ykts【灯谜面】一百个和尚念经齐唱;大合唱【用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指大家说得都一样【英文】with one mouth
- 异口同辞 同“异口同声”。
- 异口同韵 同“异口同声”。
- 一口一声 犹口口声声。
- 一口三舌 yī kǒu sān shé 【解释】比喻唠叨、话多。【出处】汉朝焦延寿《易林》卷十:“一口三舌,相妨无益。”【拼音码】ykss
- 一口两匙 yī kǒu liǎng chí 【解释】比喻贪多。【出处】宋朝范成大《丙午新正书怀》诗:“口不两匙休足谷,身能几屐莫言钱。”【拼音码】yklc
- 一口咬定 坚持己见, 硬不改口。 ▶ 《儿女英雄传》第十回: “谁想 安公子 虽是个年少后生, 却生来的老成端正, 一口咬定了几句圣经贤传, 断不放松。” ▶ 闻一多 《给臧克家先生》: “你们做诗的人老是这样窄狭, 一口咬定世上除了诗什么也不存在。” ▶ 马南村 《燕山夜话‧从红模字写起》: “我的老朋友却一口咬定 颜 体楷字最讲规矩, 初学非临摹它不可。”
- 一口胡柴 满嘴瞎说。 ▶ 明 高明 《琵琶记‧杏园春宴》: “丑: ‘你不闻 孔夫子 说道、有马者, 借人乘之, 今亡矣夫!’末: ‘一口胡柴!’”
- 一口长斋 谓长年吃素。 ▶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四摺: “这都是我少年间不晓事, 做这等勾当, 如今老了, 一口长斋, 只是念佛。”
- 争一口气 谓发愤向上, 有所作为, 给亲朋或自己增添光彩。 ▶ 明 无名氏 《玉环记‧途遇韦皋》: “且喜今日身荣贵, 也与奴家争一口气。” ▶ 巴金 《家》十二: “妈要我发狠读书, 给她争一口气……我说我要发狠读书, 只要将来做了八府巡按, 妈也就可以扬眉吐气了。”亦省作“ 争口气 ”。 ▶ 《水浒传》第十二回: “指望把一身本事, 边庭上一枪一刀, 博个封妻荫子, 也与祖宗争口气, 不想又吃这一闪。” ▶ 沙汀 《丁跛公》: “当丈夫琢磨 干黄鳝 时, 她总是叹息这一句老话来: ‘你一点也不给人争口气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