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而忘家造句
例句与造句
- 后用来比喻忧国而忘家。
- 孙中山为其题挽匾“国而忘家,为国捐躯”。
- 他曾对友人说:“丈夫值此机会,应国而忘家。
- 郭西起义,曾思为国而忘家;江左从戎,犹欲立功以报效。
- 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而忘家,公耳忘私。
- 用国而忘家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出处:西汉初年贾谊的《治安策》“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 【出处】:《儒林外史》第六回:“但自古道:‘公而忘私,国而忘家。
- 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宋代的义利之辩等,都是这一精神的表现。
- 但自“七?七事变”以后,他为国而忘家,虽南苑与北平城内寓所近在咫尺,从未返回。
- 为褒扬沈佩兰,浙江省振济会特从优拨给奖恤金600元,中央政府还颁发“国而忘家”匾额一块。
- 他投身革命后,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只是在1958年4月和1962年6月趁去南方调查工作之际两次偕夫人刘英回家探亲。
- 而一旦有外敌入侵,中华民族便能万众一心抵御外侮,并涌现出无数国而忘家、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民族英雄。
- (3)、背诵名言名句,如“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树立报效祖国的大志。
更多例句: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