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深渊。
▶ 唐 李白 《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诗: “龙潭中喷射, 昼夜生风雷。”
▶ 宋 曾巩 《冬望》诗: “龙潭瀑布入胸臆, 叹息但谢 宗 与 雷 。”
▶ 清 陈璋 《闽滩竹枝词》: “万丈龙潭千尺浪, 也堪愁煞铁梢公。”
2. 喻凶险之处。
▶ 《再生缘》第二二回: “母姊遭擒在此山, 弟当前去斗龙潭。”
龙潭是什么意思
[ lóngtán ] 用"龙潭"造句
相关词汇
- 龙: (龍)lóng ㄌㄨㄥˊ1)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
- 潭: tán ㄊㄢˊ1)水深之处:深~。泥~。水~。2)深:~渊。~~(宽深...
- 虎穴龙潭: hǔ xuè lóng tán 【解释】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出处】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三折:“不甫能撞开了天关地户,跳出这龙潭虎窟。”【示例】感谢坐位豪杰不避凶险,来~,力救残生。(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一回)【拼音码】hxlt【用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比喻极险恶的地方
- 虎窟龙潭: 比喻极艰险的境地。
- 龙潭虎穴: lóng tán hǔ xué 【解释】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出处】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三折:“不甫能撞开了天关地户,跳出这龙潭虎窟。”【拼音码】lthx【用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比喻极险恶的地方【英文】dangerous spot as a dragon's pool and tiger's den--a danger spot
- 龙潭虎窟: 又作:龙潭虎穴。
- 龙潜凤采: 喻英俊之士才能未展现。
- 龙潜: 1. 语出《易‧乾》: “潜龙勿用, 阳气潜藏。”后因以“龙潜”指阳气潜藏, 龙蛇蛰伏。 ▶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 “七政告凶, 陵谷易所。 殷雷轰磕于龙潜之月, 凝霜肃杀乎朱明之运。”按, 龙潜之月, 指冬季的月份。 2. 语出《易‧乾》: “潜龙勿用, 阳气潜藏。”喻帝王未即位。 ▶ 《后汉书‧爰延传》: “陛下以 河南 尹 邓万 有龙潜之旧, 封为通侯。” ▶ 宋 陆游 《贺皇后笺》: “辅佐积勤, 实自龙潜之日。” ▶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宪皇用鄂文端》: “ 鄂文端 任内务府时, 宪王 时龙潜藩邸, 宪有所请。 公拒之曰: ‘皇子宜毓德春华, 不可交结外臣。 ’上心善其言。” 3. 指贤士潜形匿迹。 ▶ 明 夏完淳 《大哀赋》: “ 伍大夫 昭关 马渡, 张留侯 沧海龙潜。”
- 龙火: 1. 指东方七宿中的心宿。 东方七宿称苍龙, 心宿有星三颗, 其主星又称鹑火、大火, 故称。 ▶ 《文选‧张协<七命>之一》: “若乃龙火西颓, 暄气初收。 飞霜迎节, 高风送秋。” ▶ 李善 注: “《汉书》曰: 东宫苍龙房心, 心为火, 故曰龙火也。” ▶ 唐 李白 《古风》之四七: “宛转龙火飞, 零落早相失。”参见“ 二十八宿 ”、“ 心宿 ”。 2. 天子袍服上的龙、火之饰。 ▶ 《旧唐书‧舆服志》: “华虫象物, 龙火分形。” 3. 天之阴火。 ▶ 宋 陆佃 《埤雅‧释兽》: “内典曰: ‘龙火得水而炽, 人火得水而灭。 ’”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火一‧阳火阴火》: “天之阴火二: 龙火也, 雷火也。” ▶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九: “龙火焚山, 鹤粪枯砌, 则见克之理。”
- 龙漦: 1. 古代传说中神龙所吐唾沫。 语本《国语‧郑语》: “ 夏 之衰, 有二神龙止于王庭。 ▶ 夏后 卜杀之与去之与止之, 莫吉。 卜请其漦而藏之, 吉。 及 周厉王 之末, 发而观之, 漦流于庭, 化为玄鼋。 后宫童妾遇之而孕, 生 褒姒 。 ▶ 周幽王 宠 褒姒 , 欲杀 申后 所生太子而立 褒姒 子 伯服 , 引起 申 戎 之乱, 西周 因此而亡。”后因喻女子祸国。 ▶ 唐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燕啄皇孙, 知 汉 祚之将尽;龙漦帝后, 识 夏 庭之遽衰。” 2. 以指祸国殃民之女子。 ▶ 《旧唐书‧则天皇后纪赞》: “龙漦易貌, 丙殿昌储。 胡为穹昊, 生此夔魖?” 明 许三阶 《节侠记‧忧国》: “鸾旗远, 凤驾迁, 龙漦居尊国运艰, 这牝鸡鼓翼司晨, 那雄狐肆志滔天。” ▶ 清 张笃庆 《明季咏史》之二: “鹤禁无人瞻少海, 龙漦有衅在 昭阳 。”
- 龙火衣: 即龙衮。 皇帝之服。 因上绣山龙藻火, 故称。 ▶ 唐 王建 《元日早期》诗: “圣人龙火衣, 寝殿开璇扃。” ▶ 元 陈孚 《呈李野斋学士》诗: “欲补十二龙火衣, 袖中别有五色线。”
- 龙漠: 白龙堆 沙漠的略称。 亦泛指西北边荒之地。 ▶ 《晋书‧赫连勃勃载记赞》: “啸群 龙漠 , 乘衅侵渔。” ▶ 南朝 齐 谢朓 《三日侍华光殿曲水宴代人应诏》诗: “愿驰 龙漠 , 饮马县旌。” ▶ 宋 欧阳修 《得滕岳阳书大夸湖山之美作诗一百四十言为寄》: “ 龙漠 方多孽, 旄头久示灾。”参见“ 白龙堆 ”。
- 龙灯: lóngdēng民间舞蹈用具,用布或纸做成的龙形的灯,灯架由许多环节构成,每节下面有一根棍子。表演时每人举着一节,同时舞动,用锣鼓伴奏:耍~。
- 龙漏: 古代计时的一种漏壶。 铸为龙形, 故名。 ▶ 唐太宗 《冬宵各为四韵》: “雕宫静龙漏, 绮阁宴公侯。”参阅《初学记》卷二五引 李兰 《漏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