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传商武丁问傅说治国之方,傅以如何调和鼎中之味喻说,遂辅武丁以治国。后因以“鼎鼐调和”比喻处理国政。
- 鼎鼐: 1. 鼎和鼐。 古代两种烹饪器具。 &nb...
- 调和: tiáo hé①配合得适当:色彩~│雨水~。②排解纠纷,使双方重归和好...
- 调和鼎鼐: 调和五味。喻指宰相治理天下。
- 鼎鼐: 1. 鼎和鼐。 古代两种烹饪器具。 ▶ 《战国策‧楚策四》: “故昼游乎江湖, 夕调乎鼎鼐。” ▶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七: “予以谓古之鼎鼐皆无盖, 而足皆圆直无作兽形者, 此乃敦耳。” 2. 喻指宰相等执政大臣。 ▶ 唐 苏頲 《唐紫微侍郎赠黄门监李乂神道碑》: “鼎鼐递袭, 簪缨相望。” ▶ 元 汪元亨 《雁儿落过得胜令‧归隐》曲: “惭居鼎鼐官, 笑领烟霞伴。” ▶ 清 李渔 《玉搔头‧分任》: “急递盐梅信, 飞传鼎鼐家。”参见“ 鼎鼐调和 ”。
- 调和: tiáo hé①配合得适当:色彩~│雨水~。②排解纠纷,使双方重归和好:从中~。③妥协、让步(多用于否定):他认为在这个原则问题上没有~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