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附带提到。
▶ 朱自清 《评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卷》: “他当时的用意, 还是在论述各体的源流利病与属文的方法, 批评不过附及罢了。”
- 附: fù ㄈㄨˋ1)另外加上,随带着:~体。~件。~带(a.另外有所补充的...
- 及: jí ㄐㄧˊ1)从后头跟上:来得~。赶不~。2)达到:~格。~第(古代...
- 附合: 1. 犹附会。 ▶ 唐 柳宗元 《非国语上‧晋孙周》: “﹝ 单襄公 ﹞又徵卦梦以附合之, 皆不足取也。” ▶ 宋 王安石 《七星砚》诗: “南工始为伪, 附合巧无隙。” ▶ 明 王鏊 《震泽长语‧经传》: “ 毛 郑 泥于小序, 宛转附合, 多取言外之意。” 2. 附和赞同。 徐特立《辛亥革命之始末》: “ 孙中山 创立兴中会, 开始时, 附合 中山 的人, 只有 陈少白 、 尤少纨 、 杨鹤龄 、 陈浩东 四人, 人们称之为四大寇。”
- 附卷: 讼词中附发的案卷。 ▶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批阅》: “被告诉词, 及后有禀单, 俱发该承附卷并审。”
- 附同: 谓结党同谋。 ▶ 《后汉书‧方术传序》: “ 郑兴 、 贾逵 以附同称显, 桓谭 、 尹敏 以乖忤沦败。” ▶ 《资治通鉴‧汉安帝延光四年》: “又中黄门 南阳 王康 , 先为太子府史, 及 长乐 太官丞京兆 王国 等并附同于 程 。” ▶ 胡三省 注: “附同者, 既相党附, 又与之同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