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灶是什么意思

[ xíngzào ]   用"行灶"造句

  •  1.  可以移动的炉灶。 指燃薪照物的炉灶。
       ▶ 《说文‧火部》: “烓, 行灶也。”
       ▶ 《说文‧火部》: “煁, 烓也。”
       ▶ 清 段玉裁 注: “《小雅‧白华》曰: ‘樵彼桑薪, 卬烘于煁。 ’…… 郭璞 云: ‘今之三隅灶。 ’按, 郑 笺云: 桑薪, 薪之善者, 不以炊爨养人, 反以燎于烓灶, 用照事物而已。 然则行灶非为饮食之灶, 若今火炉, 仅可照物, 自古名之曰烓, 亦名之曰煁。”
     
     2.  可以移动的炉灶。 指烧水煮饭用的简易炉灶。
       ▶ 唐 白居易 《履道西门》诗之一: “行灶朝香炊早饭, 小园春暖掇新蔬。”
       ▶ 《天雨花》第二回: “窗前一只小小行灶, 家中别无一些米麦。”
       ▶ 郭沫若 《搜苗的检阅》: “然而事实上却只是几个石块所拼斗起来的烧柴草的行灶。”
  • :    xíng ㄒㄧㄥˊ1)走:~走。步~。旅~。~踪。~百里者半九十。~云...
  • :    (竈)zào ㄗㄠˋ1)用砖石砌成的生火做饭的设备:锅~。炉~。~突(...
  • 行炁:     行炁拼音:xíng qì 注音:ㄒㄧㄥˊ ㄑㄧˋ 词语解释即行气。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虽云行炁,而行炁有数法焉。”参见“ 行气 ”。
  • 行灯:    夜行照明的灯。    ▶ 《水浒传》第一○三回: “ 王庆 在黑地里观看, 却是日逐透递消息的那个小厮, 提个行灯, 后面 张世开 摆将出来。”    ▶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丫鬟提个行灯来, 说: ‘浴汤热了, 请客官洗浴。 ’”
  • 行炉:    可以移动的小火炉。    ▶ 郭沫若 《孔雀胆》第二幕: “桌前桌右及左后隅各置鼓形矫圆凳一, 柏树后有行炉、水壶之类, 炉甚小, 所谓‘红泥小火炉’也。”

相关词汇

        :    xíng ㄒㄧㄥˊ1)走:~走。步~。旅~。~踪。~百里者半九十。~云...
        :    (竈)zào ㄗㄠˋ1)用砖石砌成的生火做饭的设备:锅~。炉~。~突(...
        行炁:     行炁拼音:xíng qì 注音:ㄒㄧㄥˊ ㄑㄧˋ 词语解释即行气。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虽云行炁,而行炁有数法焉。”参见“ 行气 ”。
        行灯:    夜行照明的灯。    ▶ 《水浒传》第一○三回: “ 王庆 在黑地里观看, 却是日逐透递消息的那个小厮, 提个行灯, 后面 张世开 摆将出来。”    ▶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丫鬟提个行灯来, 说: ‘浴汤热了, 请客官洗浴。 ’”
        行炉:    可以移动的小火炉。    ▶ 郭沫若 《孔雀胆》第二幕: “桌前桌右及左后隅各置鼓形矫圆凳一, 柏树后有行炉、水壶之类, 炉甚小, 所谓‘红泥小火炉’也。”
        行火:    用火。    ▶ 《周礼‧夏官‧司爟》: “掌行火之政令。”    ▶ 郑玄 注: “行, 犹用也。”    ▶ 孙诒让 正义: “行火, 即用火也。”    ▶ 《孙子‧火攻》: “行火必有因, 烟火必素具。”    ▶ 《北史‧齐纪中‧文宣帝》: “诏燎野限以仲冬, 不得他时行火, 损昆虫草木。”
        行炙:    传送烤肉。 亦泛指宴会时上菜。    ▶ 《三辅黄图‧秦宫》: “﹝ 秦始皇 ﹞乃营 朝宫 于 渭 南 上林苑 。 庭中可受十万人, 车行酒, 骑行炙。”    ▶ 《南史‧王琨传》: “传酒行炙, 皆悉内妓。”    ▶ 清 吴伟业 《长安杂咏》之三: “奉辔射生新宿卫, 带刀行炙归名王。”    ▶ 陈三立 《上元夜次申招坐小艇泛秦淮观游》诗: “邻船彩烛剧烂漫, 弹筝行炙翠袖斟。”
        行潦:      1.  沟中的流水。    ▶ 《诗‧召南‧采苹》: “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 毛 传: “行潦, 流潦也。”    ▶ 《孟子‧公孙丑上》: “麒麟之于走兽, 凤凰之于飞鸟, 太山 之于丘垤, 河海之于行潦, 类也。”    ▶ 赵岐 注: “行潦, 道傍流潦也。”    ▶ 孙奭 疏: “潦, 雨水盛也。”    ▶ 唐 骆宾王 《从军中行路难》诗: “川源饶毒雾, 溪谷多淫雨。 行潦四时流, 崩槎千岁古。”    ▶ 张际春 《向赣南闽西进军》: “有些路旁的枯草上, 挂着一根一根的半透明的圆形冰柱, 风吹着一摇一摆, 有的被行人撞落在行潦中流动着。”一说道路上的积水。    ▶ 《左传‧隐公三年》: “潢、污、行潦之水。”    ▶ 孔颖达 疏: “行, 道也;雨水谓之潦。 言道上聚流者也。    ▶ 服虔 云: ‘畜水谓之潢;水不流谓之污;行潦, 道路之水是也。 ’” 郭沫若 《山中杂记‧卖书》: “雨伞上滴落着的雨声都举着音乐的谐调, 赤足上蹴触着的行潦也觉得爽腻。”    2.  《诗‧大雅‧泂酌》: “泂酌彼行潦, 挹彼注兹, 可以饙饎。”    ▶ 郑玄 笺: “流潦, 水之薄者也。 远酌取之, 投大器之中, 又挹之, 注之于此小器, 而可以沃酒食之饙者。 以有忠信之德、齐洁之诚以荐之故也。”    ▶ 《左传‧隐公三年》: “苟有明信, 涧、溪、沼、沚之毛……潢、污、行潦之水, 可荐于鬼神, 可羞于王公。”后因以“行潦”指祭祀或进献用的酒食。    ▶ 《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六‧唐五郊乐章》: “至德可飨, 行潦斯挹。”    ▶ 唐 陈子昂 《为建安王献食表》: “而策勋饮至, 频承湛露之恩;献寿奉觞, 未申行潦之荐。”    ▶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六: “ 金 ( 高丽 使臣)之词云: ‘穆如清风, 幸被馀光之照;酌彼行潦, 可形将意之勤。 幸被宽裕而有容, 敢以菲微而废礼。 ’”    3.  指浑浊的水。 以喻浊世。    ▶ 《诗‧大雅‧泂酌》篇, 今文三家以之为 公刘 而作。 谓以戎狄浊乱之区而 公刘 居之, 譬如行潦可谓浊矣。    ▶ 公刘 挹而注之, 则浊者不浊, 清者自清。 说见 清 王先谦 《诗三家义集疏》。    ▶ 汉 扬雄 《百官箴‧博士箴》: “ 公刘 挹行潦, 而浊乱斯清, 官操其业, 士执其经。”    ▶ 清 顾炎武 《淮北大雨》诗: “已知举世皆行潦, 且复因人赋苦匏。”自注: “匏苦不材于人, 共济而已。”按, 《诗‧邶风‧匏有苦叶序》谓“刺 卫宣公 也。”
        行炰:    传送烘烤的兽肉。    ▶ 《文选‧班固<西都赋>》: “然后收禽会众, 论功赐胙。 陈轻骑以行炰, 腾酒车以斟酌。”    ▶ 李善 注: “《毛诗》曰: ‘炰之燔之。 ’ 毛苌 曰: ‘以毛曰炰。 ’” 唐 李白 《大猎赋》: “于是享猎徒, 封劳苦, 轩行炰, 骑酌酤。”    ▶ 王琦 注引《说文》: “炰毛, 炙肉也。”参见“ 行炙 ”。
        行漏车:    亦称“行漏舆”。  古代装有计时器械的舆车。    ▶ 宋 高承 《事物纪原‧舆驾羽卫‧钟鼓舆》: “ 隋 《大业杂记》: ‘大驾羽卫, 有行漏车、钟车、鼓车。 今为舆。 ’”    ▶ 《宋史‧舆服志一》: “行漏舆, 隋 大业 行漏车也。 制同锺、鼓楼而大, 设刻漏如称衡。 首垂铜钵, 末有铜象, 漆匮贮水, 渴乌注水入钵中。 长竿四, 舆士六十人。”
        行烟:    犹言行云行雨。    ▶ 唐 李贺 《洛姝真珠》诗: “金鹅屏风 蜀 山梦, 鸾裾凤带行烟重。”    ▶ 王琦 注: “行烟, 即行云行雨之谓。”参见“ 行云 ”、“ 行雨 ”。
        行漏舆:    见“ 行漏车 ”。

其他语言

相邻词汇

  1. "行漏舆"什么意思
  2. "行漏车"什么意思
  3. "行潦"什么意思
  4. "行火"什么意思
  5. "行灯"什么意思
  6. "行炁"什么意思
  7. "行炉"什么意思
  8. "行炙"什么意思
  9. "行炰"什么意思
  10. "行烟"什么意思
桌面版繁體版English

Copyright © 2025 WordTech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