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uómǎ jiàotíng
[Holy See] 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国际天主教领导中心,设在罗马城西北梵蒂冈。教皇拥有最高权力,下设有教廷国务卿等,力图控制世界各地天主教会,中世纪时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支柱
罗马教廷是什么意思
相关词汇
- 罗: (羅)luó ㄌㄨㄛˊ1)捕鸟的网:~网。2)张网捕捉:~掘(用网捕麻...
- 马: (馬)mǎ ㄇㄚˇ1)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
- 教廷: jiàotíng天主教会的最高统治机构,设在罗马城梵蒂冈。
- 罗马字: luómǎzì[Roman capitals] 由罗马大写字母构成的书写体
- 罗马公教: Luómǎ gōngjiào天主教。
- 罗马数字: Luómǎ shùzì古代罗马人记数用的符号。数字有I,V,X,L,C,D,M七个,依次表示下列数值:1,5,10,50,100,500,1000。记数的方法如下:a)相同的数字并列,表示相加,如III=3, XX=20。b)不同的数字并列,右边的小于左边的,表示相加,如VIII是5+3=8。c)不同的数字并列,左边的小于右边的,表示右边的减去左边的,如IX是10-1=9。d)数字上加一条横线,表示一千倍,如x是10×1,000=10,000。这几个方法结合起来,就可以表示所有的数,如XIV是10+(5-1)=14。
- 罗马教廷机构: [Roman Curia]设在梵蒂冈以辅佐教皇对罗马天主教会行使最高权力的机构。教廷的工作在传统上与枢机团相联系。国务卿是协调教廷内各项活动的枢机。教廷各圣部分管各方面行政事务,比如圣徒事业部便负责授福、圣者追封以及遗体保存。教廷司法机构由3个裁判所组成,其中宗座钦准法庭为最高审判机构。
- 罗马式艺术: [Romanesque art]约1075~1125年在西欧达到其顶峰的雕刻和绘画艺术。融合了罗马艺术、加洛林王朝艺术、奥托艺术、拜占廷艺术和当地的日耳曼艺术传统。10~11世纪隐修制度的扩张,使得沉寂了近600年纪念性雕刻艺术得以复苏。浮雕雕刻将有关圣经的历史和教会教义刻写在柱头或教堂的大门上。自然界物体被自由转化为视觉形象,以抽象的线条构图和变形的表现产生感染力。从装饰画彩绘手抄本里的大写字母和边页装饰也可看出线条的风格化设计。罗马式艺术关注超自然的价值,同古典主义早期和后来的哥特式艺术的传统的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形成强烈的对比。模仿雕刻的巨大绘画占据了教堂的内墙。无论绘画还是雕刻,题材范围十分广泛,包括神学作品,反映出学术的复苏。参阅罗马式建筑(Romanesque architecture)。
- 罗马式建筑: [Romanesque architecture]盛行于欧洲11世纪中叶直到哥特式建筑出现的建筑风格。一种融合罗马、加洛林及奥托、拜占廷艺术以及当地日耳曼艺术传统的建筑形式,是10~11世纪隐修制度极度扩张的产物。极大的教堂得以容纳大量修士以及僧侣和前来瞻仰圣迹的朝圣者。为了防止火灾,粗石开始取代木结构。罗马式教堂的特征融合了半圆形状的窗户、门以及拱廊拱顶;隧道式走廊或拱顶支撑中堂的屋顶;巨大的墙柱及墙面只用很少的窗户,以承载拱顶向外的推力;两侧边廊上嵌有阳台,一个大塔楼横跨半圆形顶棚及左右两翼;较小的塔楼则位于教堂西侧尽头。法国教堂则常是早期基督教巴西利卡的延伸,结合放射状礼拜堂以容纳更多僧侣,走廊环绕着方便朝圣者的后堂,两侧宽大的耳堂连接后堂及中堂。罗马式建筑后被12世纪中叶的哥特式所取代。
- 罗马条约: 罗马条约 基本解释:指1957年3月25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罗马签订的《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建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主要内容为建立商品、人员、劳务、资本自由流通的共同市场。
- 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 基本解释: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政治,罗马共和国进入帝国时代。帝国初期,社会经济有所发展,版图扩大;基督教产生并开始传播。从公元3世纪开始,罗马奴隶制转入危机,政治混乱。284年戴克里先当皇帝后实行改革,元首政治转变为君主制。君士坦丁在位时,以基督教作为帝国精神支柱。395年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476年西罗马帝国末代皇帝被废,标志罗马帝国结束和欧洲从古代转入中世纪。
- 罗马氏族: [gens]古代罗马的亲缘群体,宣称来自共同的男性祖先。其后裔为了表示崇敬此始祖,便把他的名字当作自己的第二个名字,表示同出一源。例如Caius Valerius Catullus这一名里,Valerius即这个人的族姓。普遍不赞同族内通婚。
- 罗马尼亚人: 罗马尼亚人 基本解释:罗马尼亚的主体民族。另有少数分布在欧美各国。约20~70万人(1985年)。讲罗马尼亚语。部分人信东正教。主要从事工业和农业,手工业发达。
- 罗马法: [Roman law]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的法律。罗马法对大多数西方文明的法律发展都有影响。它涵盖了继承权益、义务关系(包括契约)、财产(包括奴隶)和个人权益。大多数法律都是在主要由贵族氏族主导的会议上通过的,尽管行政长官的裁决也很重要。后来的皇帝们都越过这些形式而直接发布他们自己的政令。法律学者的解释在法律上也有影响。尽管作了各种尝试来收集和简化现有的法律(从《十二铜表法》开始),但至今最成功的是查士丁尼一世所做的努力,他的法典超越了所有以前的法律,成为罗马帝国的法律遗产。罗马的法律程序是现代民法国家中的程序基础。在共和国早期,原告必须请被告上法庭,或用武力迫使他出庭。然后由行政长官在承审官员(有名望的非专职人员)面前决定是否要继续审理该案件。承审官员倾听辩护律师的论点,并向证人提问;他可作出决定,但无权执行。在共和国后期,行政长官和法院有了更大的权力:由法院发出传唤;只在一个行政长官面前举行审判;并由法院负责判决的执行。
- 罗马尼亚: [Romania]又作Rumania。罗马尼亚国旗欧洲东南部国家。面积:237,500平方千米。人口:约22,413,000(2001)。首都:布加勒斯特。人口大部分是罗马尼亚人,少数是匈牙利人。语言:罗马尼亚语(官方语言)。宗教:罗马尼亚东正教。货币:列伊。境内以喀尔巴阡山脉的大圆弧地带为主,最高点是摩尔多韦亚努峰(海拔2,544米)。多瑙河形成南部边界,与保加利亚相邻。1948~1989年在共产党的统治下实施中央计划经济,从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自1991年起,共产党之后的政府开始工商企业私有化。罗马尼亚为两院制共和国。国家元首是总统,政府首脑为总理。1862年摩尔多瓦与瓦拉几亚联合组成罗马尼亚(更早的历史参阅达契亚[Daci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站在同盟国一边,1918年因增加了特兰西瓦尼亚、布科维纳和比萨拉比亚,领土扩大一倍。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德国结盟,1944年被苏联军队占领,1948年成为苏联的卫星国。20世纪60年代,罗马尼亚的对外政策常常不受苏联的干预。1989年推翻了齐奥塞斯库的共产党统治,1990年举行自由选举。20世纪整个90年代,罗马尼亚试图稳定经济,并同猖獗的腐败现象和有组织犯罪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