碍口饰羞(礙口飾羞)拼音:ài kǒu shì xiū注音:ㄞˋ ㄎㄡˇ ㄕˋ ㄒㄧㄡ 词语解释因为怕羞而说不出口。《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二十回:“这叫做是个:‘情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到如今礙口饰羞的事,做不得了。”碍口: ài kǒu怕难为情或碍于情面而不便说出:求人的事,说出来真有点儿~。碍口识羞: ài kǒu shí xiū 【解释】碍口:说不出口。指怕羞而不说话。【出处】《石点头·潘文子契合鸳鸯冢》:“这事关系你终身,肯与不肯,明白说出,莫要碍口识羞,两相耽误。“【拼音码】aksx【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碍叫: 争吵, 吵闹。 ▶ 明 无名氏 《薛苞认母》第二摺: “您不肯坟前走一遭。 你则待寻些碍叫, 把家缘家计, 尽都分了。” 碍塞: 阻塞不通。 ▶ 明 袁宗道 《杂说》: “愚意谓当云己立未充, 故时有滞执处, 时有碍塞处。 于此但假渐习薰修, 久之不怠, 徐徐当彻去矣。” 碍夜: 深夜。 ▶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六: “欲进路, 碍夜不可前去, 乞寄外住。” ▶ 唐 白居易 《雪中晏起偶咏所怀》: “东家典钱归碍夜, 南家贳米出凌晨。” ▶ 唐 谷神子 《博异志补编‧李黄》: “时已晚, 遂逐犊车而行, 碍夜方至所止。”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上仙》: “久之, 日渐曛。 众恐碍夜难归, 烦再祝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