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uè hū bù bá
【解释】刚强坚决,不可动摇。
【出处】《易·乾》:“确乎其不可拔。”
【拼音码】qhbb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 确乎: quèhū的确:经过试验,这办法~有效ㄧ屋子又宽绰又豁亮,~不坏。
- 不拔: 1. 不可拔除, 不可动摇。 形容牢固。 ...
- 不拔: 1. 不可拔除, 不可动摇。 形容牢固。 ▶ 《老子》: “善建者不拔, 善抱者不脱。” ▶ 《汉书‧扬雄传下》: “ 娄敬 委辂脱挽, 掉三寸之舌, 建不拔之策, 举中国徙之 长安 , 适也。” ▶ 颜师古 注: “不拔, 谓其坚固不拔也。” ▶ 清 王韬 《瓮牖馀谈‧宁国丁生小传》: “非有过人之才, 坚忍不拔之志, 安能若是耶?” 聂绀弩 《论<封神榜>》: “尽管这样, 《封神榜》却作为大众读物之一, 在 中国 旧社会里, 占着它确乎不拔的支配地位。” 2. 未能攻克。 ▶ 《战国策‧西周策》: “ 楚 卒不拔 雍氏 而去。” ▶ 《史记‧秦本纪》: “ 齕 攻 邯郸 , 不拔, 去。”
- 几乎不: jīhūbù[little;barely;hardly;scarcely] 只到很小或有限的范围或程度几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 卓乎不群: 同“卓尔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