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牛衣对泣”。
- 牛衣: 1. 供牛御寒用的披盖物。 如蓑衣之类。 ...
- 夜: yè ㄧㄝˋ1)天黑的时间,与“日”或“昼”相对:~晚。日日~~。~阑...
- 哭: kū ㄎㄨˉ1)因痛苦或悲哀而流泪发声:~喊。~泣。~诉。~腔。啼~。...
- 牛衣: 1. 供牛御寒用的披盖物。 如蓑衣之类。 ▶ 《汉书‧王章传》: “ 章 疾病, 无被, 卧牛衣中。” ▶ 颜师古 注: “牛衣, 编乱麻为之, 即今俗呼为龙具者。” ▶ 《晋书‧刘寔传》: “ 寔 少贫苦, 卖牛衣以自给。” ▶ 宋 程大昌《演繁露‧牛衣》: “牛衣者, 编草使暖, 以被牛体, 盖蓑衣之类也。” 2. 喻贫寒。 亦指贫寒之士。 ▶ 唐 袁朗 《和洗椽登城南阪望京邑》: “狐白登廊庙, 牛衣出草莱。 讵知 韩长孺 , 无复重然灰。” ▶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饭鱼》: “额中犀角真吾子, 身后牛衣愧老妻。” ▶ 清 姚鼐 《柬王禹卿病中》诗: “妻子牛衣色尚欣, 邑人狗监文谁诵。”参见“ 牛衣对泣 ”。
- 鬼夜哭: 传说 仓颉 造字时鬼怕为书文所劾, 因而夜哭。 ▶ 《淮南子‧本经训》: “昔者 苍颉 作书, 而天雨粟, 鬼夜哭。” ▶ 高诱 注: “鬼恐为书文所劾, 故夜哭也。” ▶ 清 王充 《论衡‧订鬼》: “世称 纣 之时, 夜郊鬼哭, 及 仓颉 作书, 鬼夜哭。” ▶ 清 黄遵宪 《杂感》诗: “造字鬼夜哭, 所以示悲悯。”亦作“ 鬼夜泣 ”。 ▶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六二: “古人制字鬼夜泣, 后人识字百忧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