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āimín
遭受灾害的人。
- 灾: zāi ㄗㄞˉ1)水、火、荒旱等所造成的祸害:水~。火~。~难(nàn...
- 民: mín ㄇㄧㄣˊ1)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
- 灾氛: 不祥之气;灾异的徵兆。 ▶ 前蜀 杜光庭 《亲随司空为大王醮葛仙化词》: “稼穑蕃登, 灾氛荡涤。” ▶ 《三国演义》第一○二回: “当竭力讨贼, 岂可以虚妄之灾氛, 而废国家大事耶!” 太平天国 洪仁玕 《讨妖檄文》: “ 天国 永兴也, 有无数之祥兆;而妖胡将灭也, 有莫大之灾氛。”
- 灾毒: 祸患;灾害。 ▶ 南朝 宋 范晔 《宦者传论》: “凡称善士, 莫不罹被灾毒。” ▶ 前蜀 杜光庭 《大王本命醮葛仙化词》: “灾毒无侵于四境, 农桑克美于有年。”
- 灾沴: 1. 指自然灾害。 ▶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下》: “礼制修, 奢僭息, 事合宜, 则无凶咎, 然后神圣允塞, 灾沴不至矣。” ▶ 唐 罗隐 《甘露寺看雪上周相公》诗: “一种为祥君看取, 半禳灾沴半年丰。” ▶ 清 严允肇 《哀淮人》诗: “何时灾沴息, 躬耕乐行休。” 2. 指伤害。 ▶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 “蔽贤抑才至于千万国、千万年……其为大不祥, 蔽塞天地, 灾沴万物, 孰有大于是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