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uǒzhù
〈方〉火筷子。
- 火: huǒ ㄏㄨㄛˇ1)燃烧,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力。~烛。~源。...
- 箸: zhù ㄓㄨˋ1)筷子。2)一种生在南海岸边沙中的竹子。3)古同“著”...
- 火米: 1. 旱稻。 ▶ 唐 李德裕 《谪岭南道中作》诗: “五月畲田收火米, 三更津吏报潮鸡。” ▶ 宋 范成大 《离堆行》: “ 成都 火米不论钱, 丝管相随看蚕市。” ▶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谷一‧粳》: “西南夷亦有烧山地为畲田种旱稻者, 谓之火米。” 2. 先蒸后炒的稻谷。 ▶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四: “ 蜀 稻先蒸而后炒, 谓之火米。 可以久积, 以地润故也。” ▶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谷四‧陈廪米》: “火米有三: 有火蒸治成者, 有火烧治成者, 又有畲田火米, 与此不同。”
- 火箱: 1. 一种薰笼, 形状像箱子。 ▶ 《红楼梦》第五二回: “咱们叫起他来, 穿好衣裳, 抬过这火箱去, 再叫他们进来。” 2. 蒸汽机车锅炉的组成部分, 位于锅炉的最后部, 分内外两层为内外火箱, 其间存水, 燃料在内火箱中燃烧, 产生高热, 为产生蒸汽的重要部分。
- 火粒: 指五谷。 因皆须火烧熟而食, 故称。 ▶ 南朝 宋 鲍照 《萧史曲》: “火粒愿排弃, 霞雾好登攀。” ▶ 唐 李颀 《谒张果先生》诗: “餐霞断火粒, 野服兼荷制。” ▶ 清 屈大均《猺歌》: “輋田火粒早收成, 为赛社王多酒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