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壶滴漏之声。 ▶ 唐 杜甫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五夜漏声催晓箭, 九重春色醉仙桃。” ▶ 宋 苏轼 《寒食夜》诗: “漏声透入碧窗纱, 人静秋千影半斜。” ▶ 清 谭嗣同 《和仙槎除夕感怀》之四: “有约闻鸡同起舞, 灯前转恨漏声迟。” 漏: lòu ㄌㄡˋ1)物体由孔或缝透过:壶里的水~光了。~风。渗~。~泄(...声: (聲)shēng ㄕㄥˉ1)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漏壶: lòuhú古代计时的器具,用铜制成,分播水壶、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以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划分一百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用以表示时间。也有不用水而用沙的。也叫漏刻。简称漏。漏嘴: lòu zuǐ说话不留神把不该说或不想说的话说了出来。漏夕: 深夜。 ▶ 唐 杜审言 《扈从出长安应制》诗: “龙旗萦漏夕, 凤辇拂钩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