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漏声是什么意思

  • 铜壶滴漏之声。
       ▶ 唐 杜甫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五夜漏声催晓箭, 九重春色醉仙桃。”
       ▶ 宋 苏轼 《寒食夜》诗: “漏声透入碧窗纱, 人静秋千影半斜。”
       ▶ 清 谭嗣同 《和仙槎除夕感怀》之四: “有约闻鸡同起舞, 灯前转恨漏声迟。”
  • :    lòu ㄌㄡˋ1)物体由孔或缝透过:壶里的水~光了。~风。渗~。~泄(...
  • :    (聲)shēng ㄕㄥˉ1)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
  • 漏壶:    lòuhú古代计时的器具,用铜制成,分播水壶、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以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划分一百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用以表示时间。也有不用水而用沙的。也叫漏刻。简称漏。
  • 漏嘴:    lòu zuǐ说话不留神把不该说或不想说的话说了出来。
  • 漏夕:    深夜。    ▶ 唐 杜审言 《扈从出长安应制》诗: “龙旗萦漏夕, 凤辇拂钩陈。”

相关词汇

        :    lòu ㄌㄡˋ1)物体由孔或缝透过:壶里的水~光了。~风。渗~。~泄(...
        :    (聲)shēng ㄕㄥˉ1)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
        漏壶:    lòuhú古代计时的器具,用铜制成,分播水壶、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以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划分一百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用以表示时间。也有不用水而用沙的。也叫漏刻。简称漏。
        漏嘴:    lòu zuǐ说话不留神把不该说或不想说的话说了出来。
        漏夕:    深夜。    ▶ 唐 杜审言 《扈从出长安应制》诗: “龙旗萦漏夕, 凤辇拂钩陈。”
        漏名:      1.  谓在贺新天子即位的册牒上漏署姓名。    ▶ 《资治通鉴‧唐文宗开成五年》: “故事, 新天子即位, 两省官同署名。 上之即位也, 谏议大夫 裴夷直 漏名, 由是出为 杭州 刺史。”    2.  引申为去职;除名。    ▶ 宋 王禹偁 《酬种放徵君》诗: “胡为事章句, 漏名入街郭。”
        漏夜:    lòuyè深夜。
        漏发:    泄漏发散。    ▶ 《庄子‧则阳》: “并溃漏发, 不择所出, 漂疽疥痈, 内热溲膏是也。”    ▶ 陆德明 释文引 李颐 曰: “谓精气散泄, 上溃下漏, 不择所出也。”
        漏天:      1.  谓如天泻漏。 比喻多雨、久雨或飞泉盛大。    ▶ 宋 苏轼 《广州蒲涧寺》诗: “千章古木临无地, 百尺飞涛泻漏天。”    2.  地名。 在今 四川省 雅安县 境。 其地多雨, 故称。    ▶ 唐 杜甫 《陪章留后侍御宴南楼得风字》诗: “朝廷烧栈北, 鼓角 漏天 东。”    ▶ 杨伦 笺注: “《梁益记》: ‘ 雅州 西北有大、小 漏天 , 以其西北阴盛常雨, 如天之漏也。 ’” 宋 晁说之 《晁氏客语》: “ 雅州 蒙山 常阴雨, 谓之 漏天 。 产茶极佳, 味如 建 品。    ▶ 纯夫 有诗云: ‘ 漏天 常泄雨, 蒙顶半藏云’, 为此也。”
        漏卮难满:    lòu zhī nán mǎn 【解释】卮:励酒器。渗漏的酒器难于盛满。多比喻权利的外溢。【出处】《淮南子·氾论训》:“今夫溜水足以溢壶榼,而江河不能实漏卮。”【拼音码】lznm
        漏失:    lòushī①漏出而失掉:水分~。②疏漏;失误:这一工作不能有半点~。
        漏卮:    lòuzhī〈书〉有漏洞的盛酒器。比喻国家利益外溢的漏洞。

其他语言

相邻词汇

  1. "漏卮"什么意思
  2. "漏卮难满"什么意思
  3. "漏发"什么意思
  4. "漏名"什么意思
  5. "漏嘴"什么意思
  6. "漏壶"什么意思
  7. "漏夕"什么意思
  8. "漏夜"什么意思
  9. "漏天"什么意思
  10. "漏失"什么意思
桌面版繁體版English

Copyright © 2025 WordTech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