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ìlóu
房屋顶上突起来的部分,两侧有窗,用来通风或透光。
- 楼: (樓)lóu ㄌㄡˊ1)两层和两层以上的房屋;亦指建筑物的上层部分或有...
- 蜃气楼: 即蜃楼。 ▶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十: “接连着好几天都是晴天, 地面乾燥得就和沙漠一样。 ▶ 武昌城 远远地在阳炎中横陈着, 脚根是看不见的, 白蒙蒙地好像是一座蜃气楼。” ▶ 郁达夫 《沉沦》一: “但看见了一丛杂树, 几处人家, 同鱼鳞似的屋瓦上, 有一层薄薄的蜃气楼, 同轻纱似的在那里飘荡。”参见“ 蜃楼 ”。
- 气概: qìgài在对待重大问题上表现的态度、举动或气势(专指正直、豪迈的):中国人民有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
- 气格: 1. 指诗文的气韵和风格。 ▶ 唐 皎然 《诗式》卷一: “语与兴驱, 势逐情起, 作不由意, 气格自高。” ▶ 《旧唐书‧韩愈传》: “常以为自 魏 晋 已还, 为文者多拘偶对, 而经诰之指归, 迁 雄 之气格, 不复振起矣。” ▶ 《朱子语类》卷一三九: “人之文章也只是三十岁以前, 气格都定, 但有精与未精耳。” ▶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四: “七言古诗, 唯 杜子美 不失初 唐 气格。” 2. 指人的气度和品格。 ▶ 宋 范仲淹 《兵部侍郎致仕胡公墓志铭》: “公少而倜傥, 负气格。” ▶ 宋 陆游 《答陆伯政上舍书》: “ 石守道 、 李泰伯 气格相上下。” ▶ 明 王錂 《春芜记‧访友》: “看你气格清标, 体貌闲丽。”
- 气歇: 憩息。 ▶ 《七国春秋平话》卷下: “﹝ 乐毅 ﹞曰: ‘你敢再出战么?’ 石丙 曰: ‘暂气歇。 ’” ▶ 《三国志平话》卷上: “﹝学究﹞见一石席, 坐, 气歇多时, 身困, 卧于石席上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