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谓心愿得到满足。 ▶ 《三国志‧魏志‧王修传》“世称其知人”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隐 《晋书》: “吾薄志毕愿, 山薮自处……以此自誓。” 2. 谓满足心愿。 ▶ 宋 朱熹 《游白鹿得谢字》诗: “会当求敕赐, 毕愿老耕稼。” ▶ 宋 叶适 《改东门出》诗之一: “我老皮骨销, 扶行叹逶迟。 安得有远志, 毕愿藏郊扉。” 毕: (畢)bì ㄅㄧˋ1)完结:礼~。~业。~生。~力。2)完全:~肖(x...愿: 1)(①~③願)yuàn ㄩㄢˋ2)乐意,想要:宁~。~意。情~。自~...毕扈: 一齐跟随。 ▶ 唐 王諲 《花萼楼赋》: “万国争驰而骈会, 千官毕扈而咸秩。” 毕恭毕敬: bì gōng bì jìng 【解释】形容态度十分恭敬。【出处】《诗·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示例】他~地将书递给了老师,请求解答两个疑难问题。【拼音码】bgbj【用法】联合式;作状语、定语;形容人的态度【英文】very deferentially【故事】西周周幽王十分昏庸暴虐,十分宠爱褒国进献的美女褒姒,想尽千方百计并不惜一切代价地让褒姒一笑,对外得罪各路诸侯,废除原太子宜臼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尽管如此,宜臼写《小弁》诗抒发对父母必恭必敬的心情毕手: 指完成。 ▶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二: “ 郑王 碑文, 今夕可毕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