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整齐貌。 ▶ 《孙子‧军争》: “无邀正正之旗, 勿击堂堂之陈。” ▶ 曹操 注: “正正, 齐也。” ▶ 元 罗爱卿 《凌虚阁避暑玩月》诗之四: “曲曲栏干正正屏, 六铢衣薄嬾来凭。” ▶ 炉魂 《对于张之洞死后之湖南人》: “一夫倡言, 万人接响, 其旗正正, 其鼓堂堂。” 2. 恰好, 正好。 ▶ 《西游补》第二回: “我这一日当班, 正正立在那道士对面, 一句一句都听得明白。” 正: zhèng ㄓㄥˋ1)不偏斜,与“歪”相对:~午。~中(zhōng)。...堂堂正正: táng táng zhèng zhèng 【解释】堂堂:盛大的样子;正正:整齐的样子。原形容强大整齐的样子,现也形容光明正大。也形容身材威武,仪表出众。【出处】《孙子·军争》:“无要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示例】就如那妒妇破坏人家,他却也有一番~的道理说出来,可知道家也却被他破了。(清·刘鄂《老残游记》第十一回)【拼音码】ttzz【灯谜面】大厅中央挂楷书【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英文】strong and well-disciplined方方正正: fāngfāng-zhèngzhèng[square] 四四方方的,正方形的他的方方正正的粗俗的鼻子板板正正: 1. 犹言平平正正。 ▶ 白峰溪 《明月初照人》第二幕: “她从炕柜里取出一个板板正正的布包。” 2. 形容表情严肃。 如: 李老师 的面孔突然变得板板正正, 顽皮的孩子顿时给镇住了。 正正堂堂: 形容正大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