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搁置的建议。 ▶ 《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二年》: “始, 尧臣 还自 陕西 , 请先备 泾原 , 弗听。 及 葛怀敏 败, 帝思其言, 故复遣 尧臣 往。 于是前所格议, 多见施行。” 2. 议论相悖。 ▶ 清 傅维麟 《明书‧乱贼传》: “先是 钟 以总制军务至当临 俊 , 俊 负知材不肯下, 两相格议, 进止不速, 致 廷瑞 等得招集散亡, 势复大振。” 格: gé ㄍㄜˊ1)划分成的空栏和框子:~子纸。方~儿布。2)法式,标准:...议: (議)yì ㄧˋ1)意见,言论:~论。提~。建~。2)讨论,商量:商~...格论: 精当的言论;至理名言。 ▶ 南唐 李中 《献乔侍郎》诗: “格论思名士, 舆情渴直臣。” ▶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二》: “善乎, 浦江 郑氏 对 太祖 之言曰: ‘臣同居无它, 惟不听妇人言耳。 ’此格论也。” ▶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筮仕‧谒选》: “官中还债, 莫若任前省钱。 时称‘格论’。” 格训: 正确而至当的训示。 ▶ 南朝 梁武帝 《禁豪家占假公田诏》: “用天之道, 分地之利, 盖先圣之格训也。” 格评: 测量评定。 ▶ 《宋书‧二凶传‧始兴王浚》: “欲从 武康 紵溪 开 漕谷湖 , 直出海口……既事关大利, 宜加研尽, 登遣议曹从事史 虞长孙 与 吴兴 太守 孔山士 同共履行, 准望地势, 格评高下, 其川源由历, 莫不践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