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曳尾泥涂是什么意思

发音:   用"曳尾泥涂"造句
  • ①同“曳尾涂中”。②比喻卑鄙龌龊的行为。
  • 曳尾:    见“ 曳尾涂中 ”。
  • 泥涂:    亦作“泥涂”。 亦作“泥途”。    1. &n...
  • 曳尾龟:    曳尾涂中之龟。 比喻甘贫贱而全身者。    ▶ 唐 白居易 《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诗: “麒麟作脯龙为醢, 何似泥中曳尾龟。”    ▶ 宋 王禹偁 《谪居感事》诗: “兀兀拖肠鼠, 悠悠曳尾龟。”参见“ 曳尾涂中 ”。
  • 曳尾涂中:    yè wěi tú zhōng 【解释】原意是与其位列卿相,受爵禄、刑罚的管束,不如隐居而安于贫贱。后也比喻在污浊的环境里苟且偷生。【出处】《庄子·秋水》:“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拼音码】ywtz【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曳娄:    犹穿戴。 语本《诗‧唐风‧山有枢》: “子有衣裳, 弗曳弗娄。”   ▶ 毛 传: “娄亦曳也。”    ▶ 孔颖达 疏: “曳者, 衣裳在身, 行必曳之;娄与曳连, 则同为一事。”    ▶ 宋 苏轼 《谢除兵部尚书赐对衣金带马状》之一: “蒙恩赐臣衣一对, 金带一条, 并鱼袋、金镀银鞍辔马一匹者, 盛服在躬, 无复曳娄之叹!”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 “车马之驰驱, 衣裳之曳娄, 酒食鼓瑟之愉乐, 皆巨室与贫民所以通工易事, 泽及三族。”

相关词汇

        曳尾:    见“ 曳尾涂中 ”。
        泥涂:    亦作“泥涂”。 亦作“泥途”。    1. &n...
        泥涂:    亦作“泥涂”。 亦作“泥途”。    1.  污泥;淤泥。    ▶ 《庄子‧田子方》: “弃隶者, 若弃泥涂, 知身贵于隶也。”    ▶ 宋 曾巩 《序越州鉴湖图》: “每岁农隙当僦人浚湖, 积其泥涂, 以为丘阜。”    2.  泥泞的道路。    ▶ 《六韬‧励军》: “出隘塞, 犯泥涂, 将必先下步。”    ▶ 唐 高适 《苦雨寄房四昆季》诗: “泥涂拥城郭, 水潦盘丘墟。”    ▶ 清 南潜 《听雨》诗: “前宵松月疑尘梦, 明日泥涂听屐声。”    ▶ 应修人 《梅雨后第一回晓游的路上要荷、舜、彦们吹箫》诗: “朝霞虽淡了晓星虽沉, 露草瀼瀼的泥涂浑浑。”    3.  比喻卑下的地位。    ▶ 《左传‧襄公三十年》: “ 武 不才, 任君之大事, 以 晋国 之多虞, 不能由吾子, 使吾子辱在泥涂久矣, 武 之罪也。”    ▶ 明 王錂 《春芜记‧访友》: “泥途敛翮, 空自望丹霄。”    ▶ 《红楼梦》第九十回: “同在泥涂多受苦, 不知何日向清虚!” 郭沫若 《恢复集‧我看见那资本杀人》: “但一回念到我的妻儿五口, 我只好还是曳尾于泥涂。”    4.  污浊。 亦指视为污浊;轻贱。    ▶ 宋 范仲淹 《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 “既而动星象, 归江湖, 得圣人之清, 泥涂轩冕, 天下孰加焉?”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六: “自谓‘银艾非吾事’, 可见其泥涂轩冕之意。”    5.  比喻灾难、困苦的境地。 亦指陷入灾难、困苦之中。    ▶ 南朝 梁 何逊 《与建安王谢秀才笺》: “州民泥涂, 何逊 死罪。”    ▶ 《水浒后传》第三八回: “凡人遭逢横祸, 便当申救, 使出泥涂。”    ▶ 郭孝成 《民国各团体之组织》第二节: “而公亦慨然欲以慈仁怛恻之怀, 拯吾数百兆困离庶民于泥涂;而登之衽席。”
        曳尾龟:    曳尾涂中之龟。 比喻甘贫贱而全身者。    ▶ 唐 白居易 《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诗: “麒麟作脯龙为醢, 何似泥中曳尾龟。”    ▶ 宋 王禹偁 《谪居感事》诗: “兀兀拖肠鼠, 悠悠曳尾龟。”参见“ 曳尾涂中 ”。
        龟曳尾:    《庄子‧秋水》: “此龟者, 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后遂用作典故, 以“龟曳尾”比喻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    ▶ 北齐 刘昼 《新论‧韬光》: “龟曳尾于 旸谷 之泥, 则钻灼之患不至。”    ▶ 唐 白居易 《奉和裴令公三月上巳日游太原龙泉忆去岁禊洛见示之作》: “鹏背负天龟曳尾, 云泥不可得同游。”
        曳尾涂中:    yè wěi tú zhōng 【解释】原意是与其位列卿相,受爵禄、刑罚的管束,不如隐居而安于贫贱。后也比喻在污浊的环境里苟且偷生。【出处】《庄子·秋水》:“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拼音码】ywtz【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曳娄:    犹穿戴。 语本《诗‧唐风‧山有枢》: “子有衣裳, 弗曳弗娄。”   ▶ 毛 传: “娄亦曳也。”    ▶ 孔颖达 疏: “曳者, 衣裳在身, 行必曳之;娄与曳连, 则同为一事。”    ▶ 宋 苏轼 《谢除兵部尚书赐对衣金带马状》之一: “蒙恩赐臣衣一对, 金带一条, 并鱼袋、金镀银鞍辔马一匹者, 盛服在躬, 无复曳娄之叹!”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 “车马之驰驱, 衣裳之曳娄, 酒食鼓瑟之愉乐, 皆巨室与贫民所以通工易事, 泽及三族。”
        曳尾:    曳尾 基本解释:1.曳尾涂中之龟。比喻甘贫贱而全身者。
        曳地:      1.  拖地。    ▶ 《史记‧孝文本纪》: “上常衣绨衣, 所幸 慎夫人 , 今衣不得曳地, 帏帐不得文绣, 以示敦朴, 为天下先。”    ▶ 《后汉书‧舆服志上》: “建太常, 十有二斿, 九仞曳地。”    ▶ 王汶石 《少年突击手》: “它( 秦岭 )穿着一件曳地的裙, 裙褶里透出淡淡的青光。”    2.  倒卧在地。    ▶ 清 《十五贯‧狱晤》: “料不似我 熊友蕙 , 这般郎当曳地囹圄歇。”
        曳履:    拖着鞋子。 形容闲暇、从容。    ▶ 唐 刘禹锡 《和令狐相公初归京国赋诗言怀》: “殿庭捧日飘缨入, 阁道看山曳履回。”    ▶ 元 白朴 《梧桐雨》楔子: “四海承平无一事, 朝朝曳履侍君王。”    ▶ 刘师培 《文说》: “推之曳履歌商, 声若出于金石。”
        曳动:    摇动, 飘荡。    ▶ 碧野 《在江汉平原上》: “那横竿上悬系的细绳在轻轻地曳动, 那珠蚌在清水塘里历历可见。”
        曳引:    拉, 牵引。 徐迟《祁连山下》: “那便是纤夫们的纤绳所曳引的《南人行舟图》, 被一个名叫 华尔纳 的 美国 奸细盗窃去的。”
        曳剌:    走卒;衙役。    ▶ 《元典章‧礼部六‧僧道教门法规》: “各处僧道、衙门所设书吏、贴书、祇侯、曳剌人等, 俱无定额。”    ▶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二摺: “洒家是个曳剌, 接相公来。”    ▶ 元 李五 《虎头碑》第三摺: “他误了限次, 失了军期, 差几个曳剌勾追。”按, 《辽史‧百官志二》: “走卒谓之拽剌。”

相邻词汇

  1. "曳剌"什么意思
  2. "曳动"什么意思
  3. "曳地"什么意思
  4. "曳娄"什么意思
  5. "曳尾"什么意思
  6. "曳尾涂中"什么意思
  7. "曳尾龟"什么意思
  8. "曳尾"什么意思
  9. "曳履"什么意思
  10. "曳引"什么意思
桌面版繁體版English

Copyright © 2025 WordTech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