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曲意逢迎”。
- 曲意: 1. 委曲己意而奉承别人。 &...
- 承迎: 欢迎;接待。 ▶ 南朝 陈 徐陵《谏仁山...
- 承迎: 欢迎;接待。 ▶ 南朝 陈 徐陵《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 “若不屈膝敛手, 自达无因, 俯仰承迎, 未闲合度, 如此专专, 何由可与?” 唐 沈既济 《任氏传》: “ 郑 絷驴于门, 置帽于鞍, 始见妇人年三十馀, 与之承迎, 即 任氏 姊也。”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马介甫》: “妇每日暮, 挽留 万石 作侣, 欢笑而承迎之。” ▶ 冰心 《我的学生》: “倒是 S 常来招他说话, 欢笑承迎。”
- 曲意: 1. 委曲己意而奉承别人。 ▶ 《后汉书‧段熲传》: “ 熲 曲意宦官, 故得保其富贵。” ▶ 宋 苏辙 《颍滨遗老传下》: “时 吕微仲 与 刘莘老 为左右相, 微仲 直而暗, 莘老 曲意事之, 大事皆决于 微仲 。” ▶ 《红楼梦》第七九回: “ 金桂 知其不可犯, 便欲寻隙, 苦得无隙可乘, 倒只好曲意俯就。” ▶ 茅盾 《野蔷薇‧一个女性》: “她只能曲意交好 琼华 。” 2. 尽情;尽意。 ▶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 “盖 舜 有顽嚚之父母, 傲慢之弟, 而能尽孝, 曲意承顺, 内则得其欢心, 外则使无犯于乡曲, 盛德日著。” ▶ 明 张居正 《与蓟辽督抚》: “今西北诸将如 赵 马 辈, 仆亦曲意厚抚之。” ▶ 刘师培 《文说》: “及递相称述, 曲意形容, 属词比事, 其失也诬。” 3. 曲折委婉的用意。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 “或有曲意密源, 似近而远, 辞所不载, 亦不胜数矣。”
- 先意承志: xiān yì chéng zhì 【解释】原指不等父母开口就能迎合父母的心意去做。后指揣摸上级意图,极力奉承。【出处】《礼记·祭义》:“君子之所为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拼音码】xycz【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