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遍施行。 方, 通“ 旁 ”。
▶ 《书‧皋陶谟》: “ 皋陶 方祗厥叙, 方施象刑惟明。”
▶ 孙星衍 疏: “《白虎通‧圣人篇》云……‘旁施象刑惟明’, 方作旁者, 《说文》: ‘旁, 溥也。 ’”
- 方: fāng ㄈㄤˉ1)四个角都是90暗乃谋咝位蛄雒娑际侵苯撬谋咝蔚牧⑻...
- 施: shī ㄕˉ1)实行:~工。~政。设~。~展。~教(jiào)。~为(...
- 方明: 1. 上下四方神明之像。 木制, 方四尺, 设六色六玉。 古代诸侯朝见天子、会盟或天子祭祀时所置。 ▶ 《仪礼‧觐礼》: “诸侯觐于天子, 为宫方三百步, 四门, 坛十有二寻, 深四尺, 加方明于其上。 方明者, 木也, 方四尺。 设六色, 东方青, 南方赤, 西方白, 北方黑, 上玄, 下黄。 设六玉, 上圭, 下璧, 南方璋, 西方琥, 北方璜, 东方圭。” ▶ 郑玄 注: “方明者, 上下四方神明之象也。” ▶ 贾公彦 疏: “谓合木为上下四方, 故名方;此则神明之象, 故名明。 此 郑 解得名方明神之义也。” ▶ 胡培翬 正义: “方明, 以方四尺之木为之, 上下四方, 共有六面。 设六色者, 每面各设一色, 以象其神。 设六玉者, 每面各设一玉, 以为之饰。” ▶ 《汉书‧律历志下》: “ 商 十二月乙丑朔旦冬至, 故《书序》曰: ‘ 成汤 既没, 太甲 元年, 使 伊尹 作《伊训》。 ’《伊训》篇曰: ‘惟 太甲 元年十有二月乙丑朔, 伊尹 祀于先王, 诞资有牧方明。 ’言虽有 成汤 、 太丁 、 外丙 之服, 以冬至越茀祀先王于方明以配上帝, 是朔旦冬至之岁也。” 2. 传说中人名。 ▶ 《庄子‧徐无鬼》: “ 黄帝 将见 大隗 乎 具茨之山 , 方明 为御, 昌宇 骖乘, 张若 、 謵朋 前马, 昆阍 、 滑稽 后车。” ▶ 成玄英 疏: “ 方明 , 滑稽 等皆是人名。”
- 方方面面: fāng fāng miàn miàn各个方面:要办好一件事,须要考虑到~的问题。
- 方明坛: 设有上下四方神明之像的祭坛。 ▶ 《陈书‧宣帝纪》: “﹝九月﹞乙巳, 立方明坛于 娄湖 。”参见“ 方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