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术语。 弦乐器不按弦弹之, 发音最低, 谓之“散声”。
▶ 唐 王建 《霓裳词》: “弟子部中留一色, 听风听水作《霓裳》;散声未足重来授, 直到床前见上皇。”
散声是什么意思
相关词汇
- 散: sàn ㄙㄢˋ1)分开,由聚集而分离:分~。解~。涣~。~落。~失。~...
- 声: (聲)shēng ㄕㄥˉ1)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
- 散处: 分散居住。 ▶ 明 文徵明 《<陈氏家乘>序》: “子孙散处, 莫详所终。” ▶ 清 彭绍升 《<南畇先生遗书>后序》: “譬如父子兄弟, 散处异国, 仓卒遇于疆场之间, 以音声面貌之不相识, 奋力斗争, 而不知其本一祖之系也。” ▶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六章第二节: “那时, 在 吴 境内居住着许多 越 人, 他们散处在今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江西 、 福建 等省的山岭地区。”
- 散堂鼓: 官吏办公完毕所打的退堂鼓。 ▶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二摺: “左右, 打散堂鼓, 将马来, 回私宅去也。”
- 散外: 指闲散而无一定职守的官职。 ▶ 《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佑元年》: “愿诸公携 镇 之书言于上前, 速定大计;如其不然, 即赐 镇 归田, 或解 镇 之职而置之散外, 皆诸公之赐。”
- 散坐: 宴会结束, 宾客离席。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 “当下一面吃酒, 一面谈了一席话, 酒也够了, 菜也残了, 撒了出去, 大家散坐。” II随便而坐;零散地坐。 ▶ 《儒林外史》第三三回: “众客散坐, 或凭栏看书, 或啜茗闲谈。” ▶ 《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 “一时撤酒添羹, 阖席饭罢, 散坐闲谈了几句, 张太太 便告辞回家。”
- 散大: 普遍而广大。 ▶ 汉 应劭 《风俗通‧祀典‧雨师》: “雷震百里, 风亦如之, 至于 太山 不崇朝而遍雨天下, 异于雷风, 其德散大, 故雨独称师也。”
- 散坏: 解体;毁坏。 ▶ 《资治通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 幽 厉 失德, 周 道日衰, 纲纪散坏。”
- 散夫: 短工。 ▶ 《宋书‧孝义传‧郭原平》: “性闲木功, 佣赁以给供养。 性谦虚, 每为人作匠, 取散夫价。”
- 散场: sàn chǎng戏剧、电影、比赛等一场结束,观众离开:电影~了。
- 散失: sànshī①分散遗失:那部书稿在战乱中~了。②(水分等)消散失去:水果、蔬菜贮藏地在地窖里,水分不容易~。
- 散地: 兵家谓诸侯在自己领地内作战, 其士卒在危急时容易逃亡离散, 故名。 ▶ 《孙子‧九地》: “诸侯自战其地, 为散地。” ▶ 李筌 注: “卒恃土, 怀妻子, 急则散, 是为散地也。”一说无险可守, 士卒意志不坚, 易于离散之地。 ▶ 何延锡 注: “地远四平, 更无要害, 志意不坚而易离, 故曰散地。” ▶ 三国 魏 王弼 《周易略例‧明爻通变》: “投戈散地, 则六亲不能相保;同舟而济, 则 吴 越 何患乎异心。” ▶ 《新唐书‧元载传》: “ 大历 八年, 吐蕃 寇 邠宁 , 议者谓三辅以西无襟带之固, 而 泾州 散地不足守。” II闲散之地。 多指闲散的官职。 ▶ 唐 岑参 《虢中酬陕西甄判官见赠》诗: “微才弃散地, 拙宦惭清时。” ▶ 宋 曾巩 《奏乞复吴中复差遣状》: “况 中复 年未当退, 又无疾病, 处之散地, 众谓非宜。” ▶ 《明史‧林聪传》: “学士 商辂 言 聪 敢言, 不宜置之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