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出《诗‧小雅‧鹤鸣》: “它山之石, 可以为错……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攻, 治;错, 粗磨石。 本指琢磨玉石, 后喻借他人的长处, 补救自己的短处。 ▶ 清 钱谦益 《直隶罗延光授文林郎制》: “ 句容 故留京左辅, 民旅杂居, 冠盖相逮, 吏斯土者, 有墨易以彰, 有德亦易以望。 剧冲之地, 盖亦吾长吏之攻错也。” ▶ 孙中山 《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党员之间, 互相亲爱以互相扶助, 互相攻错。” 攻: gōng ㄍㄨㄥˉ1)打击,与“守”相对:~击。~占。~取。~心。~关...错: (錯)cuò ㄘㄨㄛˋ1)不正确,与实际不符:差~。过~。~讹。~谬。...他山攻错: tā shān gōng cuò 【解释】比喻拿别人的长处,补救自己的短处。【出处】《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为错。”【拼音码】tsgc攻门: 比赛时, 把球投、打或踢向对方球门。 也称射门。 ▶ 《体育报》1983.11.7: “对方防守者往往一倍于我, 我们得球攻门的机会也就减少了。” 攻钞: 亦作“攻抄”。 侵扰掳掠。 ▶ 《后汉书‧党锢传‧李膺》: “先是 羌 虏及 疏勒 、 龟兹 , 数出攻钞 张掖 、 酒泉 、 云中 诸郡。” ▶ 《金史‧列女传‧阿邻妻沙里质》: “ 黄龙府 叛卒攻钞旁近部族。” ▶ 《明史‧冯师孔传》: “﹝贼﹞日执士大夫拷掠, 索金钱, 分兵四出攻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