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捭阖纵横是什么意思

  用"捭阖纵横"造句
    • 1 捭阖纵横
      • 1.1 词语解释
      • 1.2 成语解释
      • 1.3 引用及链接

    捭阖纵横

    拼音:bǎi hé zòng héng
    注音:ㄅㄞˇ ㄏㄜˊ ㄗㄨㄙˋ ㄏㄥˊ

    词语解释

    • 捭阖纵横 bǎihé-zònghéng
    • [manoeuvre among political groups] 捭阖,开合。纵横,合纵和连横的简称,是战国时策士游说的一种方法。后称以辞令探测、打动别人,在政治和外交上运用分化与拉拢的手段为"捭阖纵横"

    • 看捭阖纵横,东强西弱,一转危机。——元·佚名《木兰花慢·赠歌妓》

    成语解释

    捭阖纵横

    • 【拼音】:bǎi hé zòng héng
    • 【解释】:捭阖,开合。纵横,合纵和连横的简称。以辞令探测、打动别人,在政治和外交上运用分化与争取的手段。
    • 【出处】:元胡祗遹《木兰花慢·赠歌妓》词:“看捭阖纵横,东强西弱,一转危机。”
  • 捭阖:    bǎihé〈书〉开合,指运用手段使联合或分化:纵横~ㄧ~之术。
  • 纵横:    zònghéng①竖和横;横一条竖一条的:~交错│铁路~,像蜘蛛网一样。②奔放自如:笔意~。③奔驰无阻:红军长驱二万五千余里,~十一个省。
  • 纵横术:    指以辩才陈述利害、游涗君主的方法。    ▶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一》: “ 建元 元年冬十月, 诏举贤良方正, 丞相 卫绾 奏所举贤良或治刑名纵横之术, 乱国政, 罢之。”    ▶ 唐 刘全白 《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 “﹝ 李白 ﹞性倜傥, 好纵横术, 善赋诗, 才调逸迈。”    ▶ 清 黄鷟来 《咏怀》之十五: “陋彼纵横术, 揣摩独《阴符》。”
  • 杖履纵横:    形容游人来往不绝。
  • 纵横交错:    zòng héng jiāo cuò 【解释】比喻军队强劲善战,所向无敌。也比喻写作上才思奔放,意到笔随。【示例】我国是一个多山之国,山脉~。【拼音码】zhjc【灯谜面】十;井【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事物非常复杂【英文】crisscross

相关词汇

        纵横捭阖:    zòng héng bǎi hé 【解释】指在政治或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分化或拉拢。【示例】政客错实力以自雄,军人假名流以为重,~,各戴一尊。(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三十五回)【拼音码】zhbh【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英文】manoeuvre among various political groupings
        捭阖:    bǎihé〈书〉开合,指运用手段使联合或分化:纵横~ㄧ~之术。
        纵横:    zònghéng①竖和横;横一条竖一条的:~交错│铁路~,像蜘蛛网一样。②奔放自如:笔意~。③奔驰无阻:红军长驱二万五千余里,~十一个省。
        纵横家:    战国 时期一批从事政治活动的谋士, 以审察时势、陈明利害的方法, 以“合纵”、“连横”的主张, 游说列国君主, 对当时形势有一定影响, 其代表人物为 苏秦 、 张仪 。    ▶ 苏秦 主张合纵, 合 山 东六国之力以抗 秦 。    ▶ 张仪 主张连横, 说六国以事 秦 。 当时谋士一般分属合纵、连横两派, 《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 后因称凭辩才进行政治活动者为“纵横家”。    ▶ 《资治通鉴‧周显王三十六年》“ 张仪 者, 魏 人, 与 苏秦 俱事 鬼谷先生 ” 胡三省 注引 汉 应劭 《风俗通》: “ 鬼谷先生 , 六国 时纵横家。”    ▶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 “盖 吴 蓄深谋, 偏好策士, 故文辩之士, 亦常有纵横家遗风。”
        纵横术:    指以辩才陈述利害、游涗君主的方法。    ▶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一》: “ 建元 元年冬十月, 诏举贤良方正, 丞相 卫绾 奏所举贤良或治刑名纵横之术, 乱国政, 罢之。”    ▶ 唐 刘全白 《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 “﹝ 李白 ﹞性倜傥, 好纵横术, 善赋诗, 才调逸迈。”    ▶ 清 黄鷟来 《咏怀》之十五: “陋彼纵横术, 揣摩独《阴符》。”
        杖履纵横:    形容游人来往不绝。
        纵横交错:    zòng héng jiāo cuò 【解释】比喻军队强劲善战,所向无敌。也比喻写作上才思奔放,意到笔随。【示例】我国是一个多山之国,山脉~。【拼音码】zhjc【灯谜面】十;井【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事物非常复杂【英文】crisscross
        纵横开合:    见“纵横开阖”。
        纵横开阖:    谓操纵自如。
        纵横驰骋:    zòng héng chí chěng 【解释】不受阻挡地往来奔驰。形容英勇战斗,所向无敌。【拼音码】zhcc【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英文】move about freely and quickly
        老泪纵横:    lǎo lèi zòng héng 【解释】纵横:交错。老人泪流满面,形容极度悲伤或激动【示例】他的儿子在前线光荣牺牲,听到这个消息,他不禁~【拼音码】llzh【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常与“泣不成声”连用
        :    (據)jù ㄐㄩˋ1)凭依、倚仗:~点。~险固守。2)占有:窃~。盘~。~为己有。3)可以用做证明的事物:字~。证~。单~。论~。契~。言之有~。4)按照:~实。~称。依~。~事直书。·参考词汇:according to depend on evidence occupy(據)jū ㄐㄩˉ1)〔拮~〕见“拮”。·参考词汇:according to depend on evidence occupyjū――“拮据”(jiéjū):经济上紧张、缺少钱用另见jù;qie(1)據jù(2)(形声。本义:手靠着;靠着)(3)同本义[lean against]据,杖持也。――《说文》冯几据杖。――《战国策·燕策》据轼低头。――《庄子·盗跖》(4)依靠,凭借 [rely on;depend on]不可以据。――《诗·邶风·柏舟》神必据我。――《左传·僖公五年》诚据其势。――《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北据汉沔。――《三国志·诸葛亮传》向后据地。――《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5)又如:据着(凭着);据梧(依靠着梧桐树);据争(据理争辩);据恃(凭仗);据高临下(凭借高处俯控低处);据凭(依仗)(6)根据 [according to]据于德。――《论语》据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商君书·更法》(7)又如:据经(依据经典);据乱(据乱世之史);据常(根据常理);据依(依据);据古(尊依古道)(8)占有,占据 [occupy]乃入据陈。――《史记·陈涉世家》据其栅。――《资治通鉴·唐纪》据而有之。――《资治通鉴》悉为逆据。――《广东军务记》(9)又如:据鞍(跨鞍。后用以指年老而壮志不减);据凡(占据要位);据重(占据要位);据窃(窃据,非法占据)(10)按着 [press]稽首据掌致诸地。――《礼记·玉藻》。注:“以左手覆按右手也。”(11)又如:据地(手按着地)(12)安;定 [settle]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以按据上党民。――《史记》真凭实据 蟠据固结 言必有据 失据 查无实据 据图刎首 据悉 引经据典 据此 据义履方 据实 证据 单据 窃据 据点 凭据 窃据要津 败绩失据 虎据龙蟠 根据盘互 根结盘据 文据 蟠结根据 被甲据鞍 据称 字据 借据 无根据 负衡据鼎 据为己有 据闻 据高临下 契据 据说 据守 鹊巢鸠据 根据槃互 根据 进退亡据 不足为据 据理力争 根据地 凭几据杖 进退失据 论据 封建割据 收据 熊据虎跱 进退无据 依据 数据 言之有据 考据 引经据古 支策据梧 割据 据有 票据 实据 约据 凿凿有据 信据
        据为己有:    jù wéi jǐ yǒu 【解释】将别人的东西拿来作为自己的。【示例】有的人很自私,经常把集体的财产~。【拼音码】jwjy【灯谜面】身份证;私人证件【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指将不是自己的东西占为自己所有【英文】take all the plums
        捭脱:    摆脱;撇开。    ▶ 清 恽敬 《与舒白香书》: “能捭脱此数家, 则掉臂游行另有蹊径。”    ▶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八一: “他要捭脱此数家, 所以成为不袍袖, 不枪棓的文风。”
        据义履方:    根据正道立身行事。
        捭棁:     捭棁拼音:bǎi tuō 注音:ㄅㄞˇ ㄊㄨㄛ 词语解释挥动棍棒。《淮南子·主术训》:“削薄其德,曾累其刑,而欲以为治,无以异於执弹而来鸟,捭棁而狎犬也。”
        据乱:      1.  据乱世之史。    ▶ 汉 何休 《<春秋公羊传注>序》: “传《春秋》者非一, 本据乱而作。”    ▶ 徐彦 疏: “ 孔子 本获麟之后得瑞门之命, 乃作《春秋》。 公取十二, 则天之数, 是以不得取 周公 成王 之史, 而取 隐公 以下, 故曰‘据乱而作’, 谓据乱世之史而为《春秋》也。”    2.  见“ 据乱世 ”。
        :    bǎi ㄅㄞˇ1)两手左右旁击。2)分开:~阖(指用手段分化或拉拢)。捭阖 纵横捭阖
        据乱世:    康有为 在《大同书》中提出的历史演变阶段有三: 据乱世, 升平世, 太平世。 大同之始基为据乱世, 大同渐行为升平世, 大同成就为太平世。 亦省作“ 据乱 ”。    ▶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七章: “盖据乱窟居, 人多住山, 升平堂构, 人多住原, 太平极乐, 人复居山, 周而复始。”    ▶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时方据乱而言太平, 何自悖其三世之说也!”参见“ 三世 ”。
        捬膺:     捬膺拼音:fǔ yīng 注音:ㄈㄨˇ ㄧㄥ 词语解释抚摩或捶拍胸口。表示惋惜、哀叹、悲愤等。《宋书·傅亮传》:“瞻前轨之既覆,忘改辙於后乘。匪微物之足悼,悵永念而捬膺。”

相邻词汇

  1. "捬膺"什么意思
  2. "捭"什么意思
  3. "捭棁"什么意思
  4. "捭脱"什么意思
  5. "捭阖"什么意思
  6. "据"什么意思
  7. "据为己有"什么意思
  8. "据义履方"什么意思
  9. "据乱"什么意思
  10. "据乱世"什么意思
桌面版繁體版English

Copyright © 2025 WordTech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