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恶少。
▶ 《史记‧大宛列传》: “发属国六千骑, 及郡国恶少年数万人, 以往伐 宛 。”
▶ 《汉书‧昭帝纪》: “发三辅及郡国恶少年吏有告劾亡者, 屯 辽东 。”
▶ 颜师古 注: “恶少年谓无赖子弟也。”
▶ 唐 杜甫 《驱竖子摘苍耳》诗之三: “寄语恶少年, 黄金且休掷。”
▶ 《二刻拍案惊奇》卷八: “三日前有好几个恶少年挟了几个上厅有名粉头, 税了此房吃酒赌钱。”
▶ 清 赵翼 《子才过访草堂》诗: “髭须虽已白, 狂过恶少年。”
恶少年是什么意思
相关词汇
- 恶少: èshào品行恶劣、胡作非为的年轻人:洋场~。
- 年: nián ㄋㄧㄢˊ1)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一~。三~五载。2)每年的...
- 少年: shàonián①人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阶段:~时代。②指上述年龄的人:~宫│~之家。③〈书〉指青年男子:翩翩~。
- 少年场: 年轻人聚会的场所。 ▶ 《汉书‧酷吏传‧尹赏》: “ 长安 中歌之曰: ‘安所求子死?桓东少年场。 生时谅不谨, 枯骨后何葬?’” 北周 庾信 《结客少年场行》: “结客少年场, 春风满路香。” ▶ 唐 白居易 《重阳席上赋白菊》: “满园花菊郁金黄, 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 白头翁入少年场。” ▶ 李光 《友人刘竞生续学保定诗以送之》: “道路艰难阻且长, 探丸击剑少年场。”
- 少年子: 1. 古称青年人。 ▶ 唐 蒋薀 《赠郑氏妹》诗: “能弹箜篌弄纤指, 愁杀门前少年子。” ▶ 明 刘基 《旅兴》诗之三六: “顾谓少年子, 聆我尔汝篇。” 2. 乐府杂曲歌辞名。 ▶ 南朝 齐 王融 和 唐 李白 等均作有《少年子》。
- 少年宫: shàoniángōng在学校以外对少年儿童进行教育和开展集体文化活动的机构。
- 少年犯: shàoniánfàn在我国指年满十四岁不满十八岁因犯罪情节严重而被依法判处徒刑的犯人。
- 少年行: 乐府杂曲歌辞名。 本为《结客少年场行》, 南朝 宋 鲍照 、 北周 庾信 皆有作, 多咏少年轻生重义、任侠游乐之事。 后多作《少年行》, 或冠以地名, 如《长安少年行》、《邯郸少年行》等。
- 青少年: qīng-shàonián[young boys and girls] 青年和少年,年轻的男女
- 少年之家: 与少年宫性质相同, 但规模较小的机构。 参见“ 少年宫 ”。
- 少年先锋营: 见“ 少年先锋队 ”。
- 少年先锋队: shàoniánxiānfēngduì我国和某些国家的少年儿童的群众性组织。简称少先队。
- 少年老成: shào nián lǎo chéng 【解释】原指人年纪虽轻,却很老练。现在也指年轻人缺乏朝气。【出处】汉·赵岐《三辅决录·韦康》:“韦元将年十五,身长八尺五寸,为郡主簿。杨彪称曰:‘韦主簿年虽少,有老成之风,昂昂千里之驹。’”【示例】叙话中间,说起兴哥~,这般大事,亏他独立支持。(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一)【拼音码】snlc【灯谜面】二十岁长胡子;十八岁当博士三结合【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英文】have an old head on young shoulders
- 少年老诚: 见“少年老成”。
- 惨绿少年: cǎn lǜ shào nián 【解释】原指穿淡绿衣服的少年。后指讲究装饰的青年男子。【出处】唐·张固《幽闲鼓吹》:“皆尔之俦也,不足忧矣!末座惨绿少年何人也。”【拼音码】clsn【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指风度翩翩的青年男子
- 牛鬼少年: 指 唐 代诗人 李贺 。 ▶ 贺 诗构思奇特, 杜牧 谓“鲸呿鳌掷, 牛鬼蛇神, 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传说 贺 将死时, 见一绯衣人笑曰: “帝成白玉楼, 立召君为记。 天上差乐不苦也。”少顷气绝。 年仅二十四岁。 故后有是称。 见 唐 杜牧 《李长吉歌诗叙》、 唐 李商隐 《李长吉小传》、《旧唐书‧文艺传下‧李贺》。 ▶ 元 杨维桢 《小游仙》诗之九: “天上莨常宫又成, 文章只数老玄卿。 五云阁吏亦谪世, 牛鬼少年专盛名。”
- 翩翩少年: piān piān shào nián 【解释】指举止洒脱的青年男子。【拼音码】ppsn
- 裙屐少年: qún jī shào nián 【解释】裙:下裳;屐:木鞋。裙屐是六朝贵族子弟的衣着。形容只知道讲究穿戴的年轻人。【出处】《北史·刑峦传》:“箫深藻是裙屐少年,未拾政务。”【示例】门外钿车骈溢,飞尘散香,~,洋舶大贾,辄坠鞭留宴。(清·王韬《瀛壖杂志》)【拼音码】qjsn【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 长安少年: 旧指都城里豪奢轻狂的贵家子弟。
- 黄骢少年: 《周书‧裴果传》: “ 果 从军征讨, 乘黄骢马, 衣青袍, 每先登陷阵, 时人号为‘黄骢年少’。”后以“黄骢少年”指勇敢的年轻人。 ▶ 唐 韦应物 《送孙徵赴云中》诗: “黄骢少年舞双戟, 目视傍人皆辟易。”
- 恶尘无染: 谓没有受到坏习气的影响。
- 恶居下流: 恶居下流拼音:è jū xià liú 注音:ㄜˋ ㄐㄨ ㄒㄧㄚˋ ㄌㄧㄨˊ 成语解释恶居下流【拼音】:wù jū xià liú【解释】:恶:讨厌,憎恨;下流:即下游,引伸为卑下的地位。憎恨处于下游。原指君子不愿居于卑下的地位。现也指不甘居下游。【出处】:《论语·子张》:“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 恶寒: 1. 怕冷。 ▶ 汉 东方朔 《答客难》: “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 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 ▶ 晋 陆机 《君子行》: “近火固宜热, 履冰岂恶寒!” 宋 苏辙 《次韵子瞻和渊明拟古》之五: “提提乌鸢中, 见此孤翔鸾, 渐能衣裘褐, 袒裼知恶寒。” 2. 中医称怕冷的症状。 有外感恶寒和内伤恶寒两类。 ▶ 汉 张仲景 《伤寒论‧辨脉法》: “病有洒淅, 恶寒而复发热者, 何?”
- 恶山: 险峻的山。 ▶ 《水浒传》第八五回: “俺这里紧靠 霸州 , 有两个隘口: 一个唤做 益津关 , 两边都是险峻高山, 中间只有一条驿路;一个是 文安县 , 两面都是恶山, 过的关口, 便是县治。”
- 恶宾: 庸俗不堪或不怀好意的客人。 ▶ 《西京杂记》卷二: “ 公孙弘 起家徒步, 为丞相, 故人 高贺 从之。 ▶ 弘 食以脱粟饭, 覆以布被…… 贺 告人曰: ‘ 公孙弘 内服貂蝉, 外衣麻枲;内厨五鼎, 外膳一肴, 岂可以示天下!’于是朝廷疑其矫焉。 ▶ 弘 叹曰: ‘宁逢恶宾, 无逢故人!’”
- 恶岁: 荒年。 ▶ 汉 桓宽 《盐铁论‧力耕》: “凶年恶岁, 则行币物, 流有馀而调不足也。” ▶ 唐 柳宗元 《兴州江运记》: “属当恶岁, 府庾甚虚。” ▶ 宋 苏轼 《丙子重九》诗之一: “今年吁恶岁, 僵仆如乱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