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庸懦弱。 ▶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让太尉增封第二表》: “咨此庸弱, 何以任忝。” ▶ 《新唐书‧宦者传序》: “ 肃 、 代 庸弱, 倚为捍卫, 故 辅国 以尚父显。” ▶ 《明史‧广西土司传一‧庆远》: “ 天护 素庸弱, 宗族强者, 动肆跋扈。” 庸: yōng ㄩㄥˉ1)平常,不高明的:平~。~医。~言。~俗。~人。昏~...弱: ruò ㄖㄨㄛˋ1)力气小,势力小,与“强”相对:~小。柔~。脆~。薄...庸德: 1. 常德, 一般的道德规范。 ▶ 《礼记‧中庸》: “庸德之行, 庸言之谨, 有所不足, 不敢不勉。” ▶ 《中国近代文论选‧读新小说法》: “经, 所以正人心, 小说亦所以正人心;经, 所以明庸德, 小说亦所以明庸德。” 2. 指普通人的德行。 ▶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 “ 姬传 姚太史 云: ‘诗文之道, 凡志奇行者易为功, 传庸德者难为巧。 ’” 庸庸碌碌: 庸庸碌碌拼音:yōng yōng lù lù 注音:ㄩㄥ ㄩㄥ ㄌㄨˋ ㄌㄨˋ 成语解释庸庸碌碌【拼音】:yōng yōng lù lù【解释】:庸:平庸。指平凡无奇。【出处】: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三:“卿等居持衡秉鉴之任,宜在公平以辨别贤否,毋但庸庸碌碌充位而已。”【示例】:若有变动,吾与兄正好扬眉吐气,干一番事业。难道还要~的过活?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十一回庸怠: 1. 谓才识平庸且生性懒惰。 常用作自谦词。 ▶ 唐 刘允济 《经庐岳回望江州想洛川有作》诗: “窃价惭庸怠, 叨声逾寂寞。” 2. 指才识平庸且生性懒惰的人。 ▶ 《文选‧刘孝标<辩命论>》: “夫圣人之言……或立教以进庸怠, 或言命以穷性灵。” ▶ 吕向 注: “圣人立教有《诗》、《书》、《礼》、《乐》, 以进中庸嬾墯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