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益稷》: “﹝ 皋陶 ﹞乃赓载歌曰: ‘元首明哉, 股肱良哉, 庶事康哉。 ’”歌词称颂君明臣良, 诸事安宁。 后遂以“康哉”为歌颂太平之词。 ▶ 晋 潘尼 《赠侍御史王元贶》诗: “协心毗圣世, 毕力赞康哉。” ▶ 唐 白居易 《为宰相贺赦表》: “康哉可期, 天下幸甚。” 康: kāng ㄎㄤˉ1)安宁:~乐(lè)。~平。~宁。2)空,空虚:萝卜...哉: zāi ㄗㄞˉ1)文言语气助词(a.表疑问或反诘,相当于“吗”,“呢”...康哉之歌: 古歌谣。 歌词出于《书‧益稷》。 后用以泛指颂太平之歌。 ▶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 “冀闻康哉之歌, 偃武行文之美。” ▶ 《三国志‧吴志‧陆凯传》: “则康哉之歌作, 刑错之理清。” ▶ 《晋书‧段灼传》: “朝廷咏康哉之歌, 山薮无伐檀之人, 此固天下所视望者也。”亦省称“ 康歌 ”。 ▶ 《北齐书‧循吏传‧崔伯谦》: “卿骋足 瀛部 , 已著康歌, 督府务殷, 是用相授。” ▶ 《隋书‧食货志》: “ 禹 制九等而康歌兴, 周 人十一而颂声作。”参见“ 康哉 ”。 康和: 1. 平安。 ▶ 晋 王羲之 《夫人帖》: “夫人涉道康和, 足下小大皆佳。” 2. 安宁和顺。 ▶ 《旧五代史‧唐书‧明帝纪四》: “自元臣镇静, 庶事康和, 兆民咸乐于有年, 阖境弥坚于望幸。” 康回: 1. 为人邪恶而耽于享乐。 康, 通“ 荒 ”。 ▶ 杨树达 《积微居小学述林‧诅楚文》: “按康当读为荒, 古康、荒二字音近相通……回, 邪也。” ▶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下》: “其民康回虐饕, 墨贼无艺。” 2. 古代传说中的人物。 即 共工 。 ▶ 《楚辞‧天问》: “ 康回 凭怒, 地何故以东南倾?” 王逸 注: “ 康回 , 共工 名也。 ▶ 《淮南子》言 共工 与 颛顼 争为帝, 不得, 怒而触 不周 之山, 天维绝, 地柱折, 故东南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