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庚斯博罗是什么意思

  用"庚斯博罗"造句
  • [Gainsborough, Thomas]
    (1727.5.14受洗,英格兰 索德柏立~1788.8.2,伦敦) 英国画家。13岁时离开家乡萨福克到伦敦学画。到1750年左右返回萨福克,已在肖像画和风景画方面建立了声誉。他画风景画是为了乐趣;画肖像画则是他的职业。1759年迁往巴斯疗养胜地,有更多和更有钱的人欣赏他的作品。1768年成为皇家美术院的筹建成员。他受到凡·戴克的影响,发展了一种高雅和严整的肖像画风格,凡·戴克的影响可见于其著名的《蓝衣少年》(1770)等肖像画中。1774年迁往伦敦,受宠于皇室,地位比正式的宫廷画师雷诺兹还高。他爱画风景画,这是受到17世纪的荷兰画家和后来的P.P.鲁本斯影响,在《饮水处》(1777)里很明显可看出鲁本斯的风格。他的绘画作品数量惊人,用各种材料画了许多风景画,晚年作的画以海景、田园景物和儿童为题材。在当时的大画家中,只有他在风景画方面贡献了极大的心力。
    庚斯博罗的《清晨漫步》(1785),油画;现藏伦敦国立美术馆。
  • 博罗:      1.  芋头的异名。    ▶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蔬谷上》: “博罗, 《蔬谱》: 大者谓之芋头, 嘉定 名之博罗, 旁生小者谓之芋奶。”    2.  蒙古语boru音译。 青色;灰褐色。    ▶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蒙古语》: “孛罗者, 青也。 亦作博罗。”
  • 庚日:    gēngrì用干支来纪日时,有天干第七位‘庚’字的日子。夏至三庚数伏,就是指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初伏。
  • 庚弟:    旧时对同龄人的谦卑的自称。 多用于名帖。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水莽草》: “ 楚 人以同岁生者为同年, 投刺相谒, 呼庚兄庚弟。”
  • 庚暑:    犹言三伏暑天。 庚, 庚伏。    ▶ 宋 朱熹 《答吕伯恭书》: “此日庚暑, 伏惟尊候益轻捷。”参见“ 庚伏 ”。
  • 庚庚:      1.  纹理横布貌。    ▶ 《史记‧孝文本纪》: “卜之龟, 卦兆得大横。 占曰: ‘大横庚庚, 余为天王, 夏启 以光。 ’” 裴駰 集解引 服虔 曰: “庚庚, 横貌也。”    ▶ 宋 辛弃疾 《鹧鸪天‧徐衡仲惠琴不受》词: “玉音落落虽难合, 横理庚庚定自奇。”一说, 庚庚犹变更。 见《史记‧孝文本纪》“大横庚庚” 司马贞 索隐。    2.  形容有成果。    ▶ 《说文‧庚部》: “庚, 位西方, 象秋时万物庚庚有实也。”    ▶ 段玉裁 注: “庚庚, 成实貌。”    ▶ 康有为 《六哀诗》诗之二: “煌煌十七日, 新政焕庚庚。”

相关词汇

        博罗:      1.  芋头的异名。    ▶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蔬谷上》: “博罗, 《蔬谱》: 大者谓之芋头, 嘉定 名之博罗, 旁生小者谓之芋奶。”    2.  蒙古语boru音译。 青色;灰褐色。    ▶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蒙古语》: “孛罗者, 青也。 亦作博罗。”
        庚日:    gēngrì用干支来纪日时,有天干第七位‘庚’字的日子。夏至三庚数伏,就是指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初伏。
        庚弟:    旧时对同龄人的谦卑的自称。 多用于名帖。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水莽草》: “ 楚 人以同岁生者为同年, 投刺相谒, 呼庚兄庚弟。”
        庚暑:    犹言三伏暑天。 庚, 庚伏。    ▶ 宋 朱熹 《答吕伯恭书》: “此日庚暑, 伏惟尊候益轻捷。”参见“ 庚伏 ”。
        庚庚:      1.  纹理横布貌。    ▶ 《史记‧孝文本纪》: “卜之龟, 卦兆得大横。 占曰: ‘大横庚庚, 余为天王, 夏启 以光。 ’” 裴駰 集解引 服虔 曰: “庚庚, 横貌也。”    ▶ 宋 辛弃疾 《鹧鸪天‧徐衡仲惠琴不受》词: “玉音落落虽难合, 横理庚庚定自奇。”一说, 庚庚犹变更。 见《史记‧孝文本纪》“大横庚庚” 司马贞 索隐。    2.  形容有成果。    ▶ 《说文‧庚部》: “庚, 位西方, 象秋时万物庚庚有实也。”    ▶ 段玉裁 注: “庚庚, 成实貌。”    ▶ 康有为 《六哀诗》诗之二: “煌煌十七日, 新政焕庚庚。”
        庚桑:    复姓。    ▶ 周 有 庚桑楚 。 见《庄子‧庚桑楚》。
        庚帖:    gēngtiě八字帖。
        庚泥:    犹言硬土。    ▶ 《管子‧地员》: “﹝其下﹞庚泥, 不可得泉。”    ▶ 郭沫若 等集校引 颜昌嶢 云: “《释名‧释天》: ‘庚, 坚强貌也。 ’然则庚泥谓坚实之泥, 故不可得泉。”
        庚子赔款:    庚子赔款 基本解释:简称“庚款”。帝国主义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中国付给各国赔款45亿两,年息4厘,分三十九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这笔赔款因1900年(旧历庚子年)义和团事件而起,故称“庚子赔款”。
        庚牌:    庚符。    ▶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二: “及握兵之日, 受庚牌不即出师者凡十三次。”    ▶ 明 杨慎 《交河令行赠袁子变》: “九重侧席思儒将, 丙夜庚牌下天上。”
        庚壬:    西北方。 庚、壬在五方中分别属西、北方。    ▶ 宋 苏辙 《卜居赋》: “昔先君相 彭 眉 之间, 为归全之宅, 指其庚壬曰: ‘此而兄弟之居也。 ’”

其他语言

相邻词汇

  1. "庚壬"什么意思
  2. "庚子赔款"什么意思
  3. "庚帖"什么意思
  4. "庚庚"什么意思
  5. "庚弟"什么意思
  6. "庚日"什么意思
  7. "庚暑"什么意思
  8. "庚桑"什么意思
  9. "庚泥"什么意思
  10. "庚牌"什么意思
桌面版繁體版English

Copyright © 2025 WordTech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