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太常。 官名。
▶ 汉 扬雄 《太常箴》: “ 秦 殒 望夷 , 隐 毙 锺巫 。 常臣司宗, 敢告执书。”参见“ 太常 ”。
- 常: cháng ㄔㄤˊ1)长久,经久不变:~数。~量(亦称“恒量”)。~项...
- 臣: chén ㄔㄣˊ1)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亦包括百姓:~僚。~子。~服。...
- 常节: 1. 谓常有节制。 ▶ 《大戴礼记‧诰志》: “天生物, 地养物, 物备兴而时用常节。” 2. 一定的时节。 ▶ 汉 王粲 《务本论》: “种有常时, 耘有常节, 牧有常期。” 3. 一定的节度。 ▶ 晋 陆机 《演连珠》: “动循定检, 天有可察, 应无常节, 身或难照。” ▶ 宋 叶适 《黄端明谥简肃议》: “公俨然庄重, 坐立有常处, 不倾侧跛倚, 语默有常节, 不戏言苟笑。” 4. 固有的操节。 ▶ 《汉书‧王莽传上》: “赏未足以直功, 谦约退让, 公之常节, 终不可听。” ▶ 《周书‧杨宽传》: “太宰见爱以礼, 人臣之交耳。 今日之事, 事君常节。” ▶ 《北史‧王紘传》: “君亡臣死, 自是常节, 但贼竖力薄, 故臣不死。” 5. 正常的节律。 ▶ 章炳麟 《辨诗》: “乐府或时无韵, 是犹《周颂》诸篇, 不应常节, 盖其逗留曲折, 非韵所持, 固诗之特异也。”
- 常胜将军: cháng shèng jiāng jūn 【解释】每战必胜的指挥官。【出处】《后汉书·藏宫传》:“常胜之家,难于虑敌。”【拼音码】csjj【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 常行: 1. 指平时的行为准则;永久实行的准则。 ▶ 《晏子春秋‧问上十六》: “ 景公 问 晏子 曰: ‘君子常行曷若?’” 汉 东方朔 《答客难》: “天有常度, 地有常形, 君子有常行。” ▶ 清 梅曾亮 《叶耳山遗稿书后》: “夫安贫固士之常行也。” 2. 素常的行卷。 ▶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遭遇》: “二子初未知谁也, 潜访于阍吏, 吏曰: ‘ 萧尚书 也。 ’因各以常行一轴面贽, 大蒙称赏。” 3. 日常实行。 ▶ 《新唐书‧刑法志》: “格者, 百官有司所常行之事也。” 4. 平常的行为。 ▶ 宋 曾巩 《史馆申请三道》: “善恶可劝戒是非, 后世当考者书之, 其细故常行更不备书。” 5. 平时出行。 ▶ 《辽史‧仪卫志一》: “平头辇, 常行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