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国之道,先戒为宝是什么意思

  用"安国之道,先戒为宝"造句
  • 安国之道,先戒为宝
    基本解释:道:方法,途径;戒:戒备;宝:宝物,比喻珍贵的东西。保障国家安全的方法,先有戒备是最重要的。
  • 槐安国: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中的虚构之国。    ▶ 元 鲜于枢 《困学斋杂录》引 田时秀 《感兴》诗: “百年身世 槐安国 , 千古人情 羹颉侯 。”    ▶ 清 陈维崧 《南乡子‧夏日午睡》词: “蝶梦翅冥冥, 行向 槐安国 内经, 正拜 南柯 真太守, 还醒, 一片松涛沸枕楞。”亦省作“ 槐国 ”。    ▶ 元 曹伯启 《梦酒诗会》诗: “乌蚁混游 槐国 市, 绿醅初泼 汉江 涛。”参见“ 槐安梦 ”。
  • 佛罗安国:    古国名。 故地或以为在今 马来半岛 西岸。 地当东西方水陆交通要冲, 贸易繁盛。 亦译作 佛来安 。    ▶ 宋 周去非 《岭外代答‧三佛齐国》: “ 三佛齐国 , 在 南海 之中, 诸蕃水道之要冲也……其属有 佛罗安国 , 国主自 三佛齐 选差。 地亦产香, 气味腥烈, 较之下岸诸国, 此为差胜。”
  • 民安国泰:    mín ān guó tài 【解释】人民安乐,国家太平【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大宋自太祖开基,太宗嗣位,历传真、仁、英、神、哲共是七代帝王,都则偃武修文,民安国泰。”【拼音码】magt【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 亡国之器:    指象箸、玉杯之类的器皿,古代作为骄奢亡国的象征。
  • 亡国之社:    已亡国家的祠社。古代天子将其作为亡国的象征,以自儆戒。

相关词汇

        先戒:      1.  预先戒备。    ▶ 《吴子‧料敌》: “安国家之道, 先戒为宝。”    2.  开路警戒。    ▶ 《楚辞‧离骚》: “鸾皇为余先戒兮, 雷师告余以未具。”
        安国:      1.  使国家安定。    ▶ 《孙子‧火攻》: “故明君慎之, 良将警之, 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 张预 注: “君常慎于用兵, 则可以安国。”    ▶ 《史记‧汲郑列传》: “公为正卿, 上不能裒先帝之功业, 下不能抑天下之邪心, 安国富民, 使囹圄空虚, 二者无一焉。”    ▶ 隋 王通 《文中子‧周公》: “其应天顺命安国济民乎!是以 武王 不敢逆天命背人而事 纣 , 齐桓 不敢逆天命背人而黜 周 。”    2.  安定的国家。    ▶ 《吕氏春秋‧大谕》: “故曰: 天下大乱无有安国, 一国尽乱无有安家, 一家皆乱无有安身。”    3.  古国名。 故地在今 苏联 乌兹别克共和国 布哈拉 一带。 为 昭武 诸国之一。    4.  参阅《旧唐书‧音乐志二》。    5.  复姓。    ▶ 汉 有 安国少季 。 见《史记‧南越列传》。
        槐安国: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中的虚构之国。    ▶ 元 鲜于枢 《困学斋杂录》引 田时秀 《感兴》诗: “百年身世 槐安国 , 千古人情 羹颉侯 。”    ▶ 清 陈维崧 《南乡子‧夏日午睡》词: “蝶梦翅冥冥, 行向 槐安国 内经, 正拜 南柯 真太守, 还醒, 一片松涛沸枕楞。”亦省作“ 槐国 ”。    ▶ 元 曹伯启 《梦酒诗会》诗: “乌蚁混游 槐国 市, 绿醅初泼 汉江 涛。”参见“ 槐安梦 ”。
        佛罗安国:    古国名。 故地或以为在今 马来半岛 西岸。 地当东西方水陆交通要冲, 贸易繁盛。 亦译作 佛来安 。    ▶ 宋 周去非 《岭外代答‧三佛齐国》: “ 三佛齐国 , 在 南海 之中, 诸蕃水道之要冲也……其属有 佛罗安国 , 国主自 三佛齐 选差。 地亦产香, 气味腥烈, 较之下岸诸国, 此为差胜。”
        民安国泰:    mín ān guó tài 【解释】人民安乐,国家太平【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大宋自太祖开基,太宗嗣位,历传真、仁、英、神、哲共是七代帝王,都则偃武修文,民安国泰。”【拼音码】magt【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亡国之器:    指象箸、玉杯之类的器皿,古代作为骄奢亡国的象征。
        亡国之声:    指淫靡的音乐。
        亡国之社:    已亡国家的祠社。古代天子将其作为亡国的象征,以自儆戒。
        亡国之音:    wáng guó zhī yīn 【解释】原指国家将亡,人民困苦,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后多指颓靡淫荡的歌曲。【出处】《史记·乐书》:“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拼音码】wgzy【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杞国之忧:    同“杞人忧天”。
        空国之侯:    箜篌的别称。    ▶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箜篌》: “箜篌乃 郑 卫 之音权舆也。 以其亡国之音, 故号‘空国之侯’, 亦曰‘坎侯’。”参见“ 空侯 ”。
        经国之才:    jīng guó zhī cái 【解释】指治理国家的才干【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一时莫伦,有经国之才。”【示例】《晋书·刘坤传》:“祖迈,有~,为相国参军、散骑常侍。”【拼音码】jgzc【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
        三言之道:    三句为政之道。    ▶ 《礼记‧哀公问》: “公曰: ‘敢问为政如之何?’ 孔子 对曰: ‘夫妇别, 父子亲, 君臣严。 三者正, 则庶物从之矣。 ’公曰: ‘寡人虽无似也, 愿闻所以行三言之道。 ’” 孔颖达 疏: “愿闻所以行三言之道者, 则上经‘夫妇别、父子亲、君臣严’是也。”
        中庸之道:    zhōng yōng zhī dào 【解释】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出处】《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示例】他一面想,这既无闭关自守之操切,也没有开放门户之不安:是很合于“~”的。(鲁迅《彷徨·幸福的家庭》【拼音码】zyzd【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英文】the golden mean
        孔孟之道:    kǒng mèng zhī dào 【解释】孔:孔子;孟:孟子。指儒家学说。【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松闻曹丞相文不明孔孟之道,武不达孙吴之机,专务强霸而居大位,安能有所教诲,以开发明公耶?”【拼音码】kmzd【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儒家思想【英文】the doctrine of Confucius and Mencius
        文武之道:    wén wǔ zhī dào 【解释】指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子张》:“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示例】晋·应贞《晋武帝华林园集诗》:“~,厥猷未坠。”【拼音码】wwzd【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指宽严相结合治理国家的方法
        生财之道:    shēng cái zhī dào 【解释】发财的门路。【拼音码】sczd【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形容挣钱的门道【英文】the way to become wealthy
        静因之道:    战国 时期一部分道家的认识方法。 认为心要保持虚静, 并因应事物之理而偶合之, 才能有正确的认识。    ▶ 《管子‧心术上》: “是故有道之君, 其处也若无知, 其应物也若偶之, 静因之道也。”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wén wǔ zhī dào,yī zhāng yī chí 【解释】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出处】《礼记·杂记下》:“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拼音码】wwzc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yǐ qí rén zhī dào, huán zhì qí rén zhī shēn 【解释】以:拿;治:惩处。用别人的办法来惩治别人【示例】对于敌人的挑衅,我们要~【拼音码】yqrz【灯谜面】请君入瓮问诊【用法】复句式;作谓语、宾语;指以牙还牙【英文】give somebody a pig of his own sow
        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jí yǐ qí rén zhī dào,huán zhì qí rén zh? 【解释】就用那个人对付别人的办法返回来对付那个人自己。【出处】宋·朱熹《中庸集注》第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示例】况这班奸党,不知屈害多少忠良,~,极是快心之事。(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二回)【拼音码】jyqz
        安国宁家:     安国宁家拼音:ān guó níng jiā 注音:ㄢ ㄍㄨㄛˊ ㄋㄧㄥˊ ㄐㄧㄚ 成语解释安国宁家【拼音】:ān guó níng jiā【解释】:指治理国家。【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乃作儿女子相问。”
        安国富民:     安国富民拼音:ān guó fù mín 注音:ㄢ ㄍㄨㄛˊ ㄈㄨˋ ㄇㄧㄣˊ 成语解释安国富民【拼音】:ān guó fù mín【解释】:使国家安定,使人民富裕。【出处】:《汉书·汲黯传》:“公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业,下不能化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
        安固:      1.  安定巩固。    ▶ 《荀子‧强国》: “自四五万而往者, 强胜, 非众之力也, 隆在信矣;自数百里而往者, 安固, 非大之力也, 隆在修政矣。”    ▶ 《后汉书‧皇甫规传》: “夫德不称禄, 犹凿墉之趾, 以益其高。 岂量力审功安固之道哉?”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 “惟先王光有天下, 必正我邦本, 以立人极, 建储贰以宗祧;所以启大猷, 安固洪业, 斯前代之令典也。”    2.  犹平安。    ▶ 宋 范仲淹 《与蔡钦圣殿丞书》: “近辱手笔, 承动止安固。”
        安土:      1.  安居本土。    ▶ 《礼记‧哀公问》: “不能安土, 不能乐天。”    ▶ 郑玄 注: “不能安土, 动移失业也。”    ▶ 《汉书‧食货志上》: “百姓安土, 岁数丰穰。”    ▶ 晋 潘岳 《西征赋》: “矧匹夫之安土, 邈投身于 镐京 。 犹犬马之恋主, 窃托慕于阙庭。”    2.  使地方安定。    ▶ 《史记‧秦始皇本纪》: “安土息民, 以待其敝, 收弱扶罢, 以令大国之君, 不患不得意于海内。”    3.  安乐的地方。    ▶ 南朝 梁 沈约 《郊居赋》: “违危邦而窘惊, 访安土而移即。”    ▶ 明 李寅 《恒雨叹》诗: “横索官符岁岁来, 东南未可称安土。”
        安喻:    安抚晓谕。    ▶ 《新唐书‧魏徵传》: “当是时, 河北 州县素事 隐 巢 者不自安, 往往曹伏思乱。    ▶ 徵 白 太宗 曰: ‘不示至公, 祸不可解。 ’帝曰: ‘尔行安喻 河北 。 ’”

相邻词汇

  1. "安哥拉山羊"什么意思
  2. "安善"什么意思
  3. "安喻"什么意思
  4. "安固"什么意思
  5. "安国"什么意思
  6. "安国宁家"什么意思
  7. "安国富民"什么意思
  8. "安土"什么意思
  9. "安土乐业"什么意思
  10. "安土息民"什么意思
桌面版繁體版English

Copyright © 2025 WordTech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