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闭口不言。 ▶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 “守口摄意身莫犯, 如是行者度世去。” ▶ 明 陈子龙 《侯君尔济诔》: “慎约数马, 谨亟守口。” ▶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越铎>出世辞》: “不欲守口, 任华土更归寂寞, 复自负无量罪恶, 以续前尘。” 2. 把守关口。 ▶ 《清会典‧兵部七‧职方清吏司》: “凡官兵出边者, 皆达以票, 守口官验而出纳之, 以报部而核焉。” 守: shǒu ㄕㄡˇ1)保持,卫护:~成(在事业上保持前人的成就)。~御。...口: kǒu ㄎㄡˇ1)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腔。~才...守口如瓶: shǒu kǒu rú píng 【解释】守口:紧闭着嘴不讲话。闭口不谈,象瓶口塞紧了一般。形容说话谨慎,严守秘密。【出处】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富郑公有‘守口如瓶,防意如城’之语。”【拼音码】skrp【灯谜面】嘴严【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说话谨慎【英文】be tight-lipped 守危: 谓保持着如处危境的小心谨慎。 ▶ 《礼记‧礼运》: “故明于顺, 然后能守危也。” ▶ 郑玄 注: “能守自危之道也, 君子居安如危, 小人居危如安。” 守古: 遵守古训。 ▶ 汉 王充 《论衡‧程材》: “守古循志, 案礼修义, 辄为将相所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