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èng mǔ sān qiān 【解释】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出处】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拼音码】mmsq【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故事】战国时期,孟子小时候非常聪明,经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担心他荒废学业就把家搬到城里,刚好旁边是一个屠宰场,孟子很快就学会了杀猪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个学校附近,从此孟子就开始学习孔子的思想而成为一代思想家孟母: 孟子 的母亲。 姓 仉 。 曾三次迁移, 选择良邻;断所织之布, 以激...三迁: 1. 相传 孟轲 幼年时, 邻里环境不好,...孟母: 孟子 的母亲。 姓 仉 。 曾三次迁移, 选择良邻;断所织之布, 以激励 孟子 勤奋学习。 旧时奉为贤母的典范。 事见 汉 刘向 《列女传‧邹孟轲母》。 ▶ 晋 潘岳 《闲居赋》: “此里仁所以为美, 孟母 所以三徙也。” ▶ 宋 苏轼 《潘推官母李氏挽词》: “杯盘惯作 陶 家客, 弦诵常叨 孟母 邻。” ▶ 《宋史‧苏易简传》: “及 易简 参知政事, 召 薛氏 入禁中, 赐冠帔, 命坐, 问曰: ‘何以教子成此令器?’对曰: ‘幼则束以礼让, 长则教以诗书。 ’上顾左右曰: ‘真 孟母 也。 ’” 三迁: 1. 相传 孟轲 幼年时, 邻里环境不好, 孟母 三次迁居, 使 轲 得到比较好的学习环境。 事见 汉 刘向 《列女传‧邹孟轲母》、 汉 赵歧 《孟子题辞》。 后常以“三迁”为颂扬母教之词。 ▶ 宋 叶适 《朱文昭母杨氏挽词》: “义并三迁峻, 书成百卷长。” ▶ 清 钱谦益 《南京刑部浙江清吏司主事董继周授承德郎制》之五: “三迁之教既成, 而一日之养不逮。” 2. 三次迁徙。 ▶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论》: “ 范蠡 三迁, 皆有荣名。” ▶ 清 黄遵宪 《潮州行》: “一夕辄三迁, 踪迹无定所。” 3. 三次升迁。 ▶ 宋 俞文豹 《吹剑外录》: “ 赵忠肃 号 得全 , 宗 伊川 之学, 由司谏三迁至大用。” 一夕三迁: 一夜之间, 几次迁徙。 谓居处不宁。 ▶ 《左传‧哀公八年》: “ 微虎 欲宵攻王舍, 私属徒七百人三踊于幕庭, 卒三百人, 有若 与焉。 及 稷门 之内, 或谓 季孙 曰: ‘不足以害 吴 , 而多杀国士, 不如已也。 ’乃止之。 ▶ 吴子 闻之, 一夕三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