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顺长辈, 敦睦亲属。 ▶ 《旧唐书‧裴向传》: “内外支属百馀人, 向 所得俸禄, 必同其费, 及领外任, 亦挈而随之。 有孤惸疾苦不能自恤, 向 尤周给。 至今称其孝睦焉。” ▶ 《宋史‧孝义传‧姚宗明》: “当 庆历 初, 有司以 姚氏 十世同居闻于朝, 仁宗 诏复其家……自 庆历 以后又五十馀年, 而其家孝睦不替。” ▶ 《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元年》: “ 抱朴 母 陈氏 , 少通经义, 以孝睦称。” 孝: xiào ㄒㄧㄠˋ1)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敬。~廉(a.中国汉代选...睦: mù ㄇㄨˋ1)和好,亲近:和~。~邻。兄弟不~。2)姓。·参考词汇:...孝祀: 祭祀, 享祭。 ▶ 《诗‧小雅‧楚茨》: “苾芬孝祀, 神嗜饮食。” ▶ 郑玄 笺: “女之以孝敬享祀也。” ▶ 马瑞辰 通释: “《尔雅‧释诂》: ‘享, 孝也。 ’享训为孝, 故享祀亦谓之孝祀……《笺》谓‘以孝敬享祀’, 失之。” ▶ 明 宋濂 《金华张氏先祀记》: “则俾三族之嗣人轮掌其租入, 以供孝祀燕私之事。” 孝男: 1. 居丧的儿子。 ▶ 《八琼室金石补正‧唐金大娘圹志》: “孝男 徐德行 以 大唐宝应 元年七月十四日葬 金大娘 于 昆山 依仁冈 , 从父穴也。” 2. 泛指居丧的儿孙。 ▶ 《红楼梦》第一一一回: “走了半日, 来至 铁槛寺 安灵, 所有孝男等俱应在庙伴宿。” 3. 对父母行孝道的男子。 ▶ 明 高明 《琵琶记‧一门旌奖》: “显文明, 开盛治, 说孝男, 并义女。” 孝称: 尽心行孝的名声。 ▶ 《后汉书‧朱穆传》: “ 穆 字 公叔 。 年五岁, 便有孝称。 父母有病, 辄不饮食, 差乃复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