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iào zǐ cí sūn
【解释】对祖先孝顺的子孙。
【出处】《孟子·离娄上》:“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
【拼音码】xzcs
【用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孝子慈孙是什么意思
相关词汇
- 孝子: xiàozǐ①对父母孝顺的人。②父母死后居丧的人。
- 慈孙: 旧时泛指孝顺的子孙。 ▶ 《孟子‧离娄上》:...
- 慈孙: 旧时泛指孝顺的子孙。 ▶ 《孟子‧离娄上》: “暴其民甚, 则身弑国亡;不甚, 则身危国削, 名之曰‘幽’、‘厉’, 虽孝子慈孙, 百世不能改也。” ▶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骂筵》: “那戏场粉笔, 最是利害, 一抹上脸, 再洗不掉;虽有孝子慈孙, 都不肯认做祖父的。”
- 孝子爱日: 谓珍惜与父母共处的岁月,能及时行孝。
- 孝子贤孙: xiào zǐ xián sūn 【解释】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孙【出处】元·刘唐卿《降桑椹》:“圣人喜的是义夫节妇,爱的是孝子贤孙。”【拼音码】xzxs【用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英文】worthy progeny
- 孝子顺孙: xiào zǐ shùn sūn 【解释】指孝顺父母的儿子,有德行的孙子。【出处】《汉书·武帝纪》:“今天下孝子顺孙,愿自竭尽以承其亲。”【拼音码】xzss【用法】联合式;作宾语;含褒义
- 棒头出孝子: 谓对子女要实行严格的教育, 才能教出成器的孩子。 ▶ 元 秦简夫 《剪发待宾》第二摺: “你待要闺中养艳姝, 姐姐也, 我则理会得棒头出孝子。” ▶ 《续传灯录‧径山了明禅师》: “人言棒头出孝子, 我道怜儿不觉丑。” ▶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 “又道是‘棒头出孝子, 箸头出忤逆’。”
- 试守孝子: 对 晋 王绥 的谑称。 谓未知父母存亡而预为守孝。 据《晋书‧王绥传》载: 王绥 少有美称, 实鄙而无行。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 王仆射 在 江州 , 为 殷 桓 所逐, 奔窜 豫章 , 存亡未测。 ▶ 王绥 在都, 既忧戚在貌, 居处饮食, 每事有降。 时人谓为试守孝子。”
- 孝妻: 古时指死去丈夫的人。 亦为丧夫者对亡夫的自称。 ▶ 唐 张说 《右羽林将军王公神道碑》: “公之伉俪曰 武威郡夫人 夏氏 , 韩母 筑城之智, 孟光 举臼之柿拔棘解围, 三军慑其健妇;崩城恸哭, 四海伤其孝妻。” ▶ 唐 孙逖 《太子右庶子王公神道碑》: “公克葬之日, 雷雨顿歇于通衢;反虞之际, 灵芝或生于灵寝, 神明昭格, 姻族嗟称, 此又孝妻孝子之诚感也。” ▶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孝弟》: “里俗之称, 更有可笑者。 ▶ 苏州府 圆妙观 前砖塔, 近年倾圮, 土人拾得一砖, 其文云: ‘ 条坊巷街 , 北面南居, 清信崇奉三宝女弟子, 孝妻 傅氏 妙喜 , 同孝男 虞宗臣 、 宗禧 、 宗孟 等。 ’盖 宋 时所刻……是 宋 时有孝夫、孝妻之称。”
- 孝妇: 1. 尽孝道的媳妇。 ▶ 《汉书‧于定国传》: “ 东海 有孝妇, 少寡, 亡子, 养姑甚谨。” ▶ 《明史‧列女传二‧倪氏》: “姑鼻患疽垂毙, 躬为吮治, 不愈, 乃夜焚香告天, 割左臂肉以进, 姑啖之愈。 远近称孝妇。” ▶ 清 陈梦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 “昔孝妇含冤, 尚阻三年之雨;忠臣被谤, 犹飞六月之霜。” 2. 旧称居丧中的妇人。
- 孝孙: 祭祖时对祖先的自称。 ▶ 《诗‧小雅‧楚茨》: “孝孙有庆, 报以介福, 万寿无疆。” ▶ 朱熹 集传: “孝孙, 主祭之人也。” ▶ 《礼记‧郊特牲》: “祭称孝孙孝子, 以其义称也。” ▶ 晋 傅玄 《晋宗庙歌‧夕牲歌》: “祖考降飨, 以虞孝孙之心。” ▶ 《宋史‧乐志八》: “开基握符, 正位凝命, 于万斯年, 孝孙有庆。”
- 孝女: 有孝行的女子。 ▶ 《后汉书‧列女传‧孝女曹娥》: “孝女 曹娥 者, 会稽 上虞 人也。 父 盱 ……溺死, 不得尸骸。 ▶ 娥 年十四, 乃沿江号哭, 昼夜不绝声。 旬有七日, 遂投江而死。” ▶ 唐 张籍 《江陵孝女》诗: “孝女独垂发, 少年唯一身。” ▶ 《明史‧列女传一‧姚孝女》: “后 招远 有孝女, 不知其姓。 父采石南山, 为蟒所吞。 女哭之, 愿见父尸同死。” ▶ 《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 “那消几日, 把姑娘的脸面儿保养得有红似白, 光滑饱满;心窝儿体贴得无忧无虑, 舒畅安和。 人都道是舅太太怜恤孤女的一片心肠, 我只道这正是上天报复孝女的一番因果。” ▶ 鲁迅 《彷徨‧肥皂》: “一个是姑娘, 看去该有十八九岁了……和一个六七十岁的老的, 白头发, 眼睛是瞎的, 坐在布店的檐下求乞。 大家多说她是孝女, 那老的是祖母。”
- 孝家: 1. 居丧守孝的人家。 ▶ 《红楼梦》第七五回: “爷问奶奶今儿出门不出门?说咱们是孝家, 十五过不得节。” 2. 指居丧守孝者。 ▶ 《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 “我们姑娘是孝家, 不亲递茶了。”
- 孝夫: 古时丧妻者对亡妻的自称。 ▶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孝弟》: “又 盘门 内 西泮环巷 石井阑上, 有‘孝夫某为亡妻 何氏 四乙娘 ’字, 嘉泰 元年正月刻。 又府前 西米巷 石井阑, 有‘孝夫某为亡前妻 黄氏 十四娘 ’字, 嘉定 十七年十二月刻。 是 宋 时有孝夫、孝妻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