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抚慰安置。
▶ 《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二年》: “ 契丹 、 瀛 、 莫 、 幽州 大水, 流民入塞散居 河北 者数十万口, 契丹 州县亦不之禁。 诏所在赈给存处之。”
▶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杜秋诗解》: “ 漳王 傅母 杜仲阳 , 坐 宋申锡 事, 放归 金陵 , 诏 德裕 存处之。”
存处是什么意思
相关词汇
- 存: cún ㄘㄨㄣˊ1)东西在那里,人活着:~在。~亡。生~。2)保留,留...
- 处: (處)chǔ ㄔㄨˇ1)居住:穴居野~。2)存在,置身:设身~地。~心...
- 寄存处: jìcúnchù[warehouse] 代存物品的公共机构
- 存奬: 存奬拼音:cún jiǎng 注音:ㄘㄨㄣˊ ㄐㄧㄤˇ 词语解释犹褒奖。 宋 王安石 《答王致先生书》:“久不见颜色,倾渴无量,蒙赐手笔,存奬尤过。”
- 存坐: 1. 存身;安坐。 ▶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二摺: “海水见底, 那龙神怎么还存坐的住?必然令人来请, 招你为婿也。” ▶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三摺: “我不别仁兄不为过, 只为后花园里难存坐, 万一红梨花下那人来, 可不与 李 家孩儿凑两个。” 2. 过活;生活。 ▶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三摺: “浑家被 鲁斋郎 夺将去了, 一双女儿又不知所向……我在这里, 怎生存坐?” 元 石德玉 《曲江池》第四摺: “俺如今有过活, 你兀自难存坐。”
- 存存: 1. 谓保全、育成已存者。 ▶ 《易‧系辞上》: “天地设位, 而易行乎其中矣。 成性存存, 道义之门。” ▶ 孔颖达 疏: “此明易道既在天地之中, 能成其万物之性, 使物生不失其性, 存其万物之存, 使物得其存成也。 性谓禀其始也, 存谓保其终也。” ▶ 《庄子‧田子方》: “ 楚王 与 凡君 坐, 少焉, 楚王 左右曰 凡 亡者三。 ▶ 凡君 曰: ‘ 凡 之亡也, 不足以丧吾存;夫 凡 之亡不足以丧吾存, 则 楚 之存不足以存存。 由是观之, 则 凡 未始亡而 楚 未始存也。 ’” ▶ 《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 “意以为获无用之虏, 不如安有益之民;略荒裔之地, 不如保殖五谷之渊;远救于已亡, 不若近而存存也。” ▶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 “天地虽以生生为大, 而未能令生者不死;王侯虽以存存为功, 而未能令存者无患。” 2. 存在, 保持。 ▶ 宋 范仲淹 《太子宾客谢公梦读史诗序》: “以公生平之心, 蹈于斯, 诚于斯, 故精义存存, 著于神明而不乱矣。”
-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拼音:cún zài zhǔ yì 注音:ㄘㄨㄣˊ ㄗㄞˋ ㄓㄨˇ ㄧˋ 词语解释 现代西方哲学学说和流派之一。把存在当作哲学的对象,认为个人存在是一切存在的出发点。代表人物有海德格尔、萨特等。这一学说对现代西方社会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文艺方面,影响很大。 [existentialism]针对人类存在的分析和人类选择的中心地位两大主题的哲学运动。存在主义理论主要致力于研究本体论和决定方面的问题。它可以追溯到S.克尔恺郭尔和F.尼采的作品。作为人类存在的哲学,20世纪最佳的存在主义代表人物是K.雅斯贝斯;作为人类决定的哲学,它最极致的代表是萨特。萨特认为人类存在的精髓在于自由——自我决定的责任和选择的自由,因而花费许多时间来描述人类”背信“的趋向,这反映于人们试图恶意否认自己的责任并避开其无法逃避之自由这一真理。
- 存孤: 恤养孤儿。 ▶ 《礼记‧月令》: “﹝仲春之月﹞是月也, 安萌芽, 养幼少, 存诸孤。” ▶ 《史记‧商君列传》: “君之危若朝露, 尚将欲延年益寿乎?则何不归十五都, 灌园于鄙, 劝 秦王 显岩穴之士, 养老存孤, 敬父兄, 序有功, 尊有德, 可以少安。” ▶ 《北齐书‧文襄帝纪》: “无主之国, 在礼未闻, 动而不法, 将何以训。 窃以分财养幼, 事归令终;舍宅存孤, 谁云隙末?”
- 存在: cúnzài①事物持续地占据着时间和空间;实际上有,还没有消失:东西还~,经检点,完好无损ㄧ事情已解决,不~任何问题。②哲学上指不依赖人的意识并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世界,即物质:~决定意识,不是意识决定~。
- 存守: 据守。 ▶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 “所有两朝城池, 并可依旧存守。 沟濠完葺, 一切如常。”
- 存品: 谓保持清高的品格。 ▶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吏部‧不跪部院》: “两公抗颜自高, 甘心废退, 谓之存品则可, 谓之知体则未然。”
- 存安: 使之保全、平安。 ▶ 《管子‧牧民》: “民恶忧劳, 我佚乐之;民恶贫贱, 我富贵之;民恶危坠, 我存安之;民恶灭绝, 我生育之。”
- 存命: 保全生命。 ▶ 《魏书‧田益宗传》: “初代之日, 二子 鲁生 、 鲁贤 、从子 超秀 等并在城中, 安然无二, 而 桃符 密遣积射将军 鹿永固 私将甲士, 打息 鲁生 , 仅得存命。” ▶ 《水浒传》第五五回: “今者朝廷差遣将军前来收捕, 本合延颈就缚。 但恐不能存命, 因此负罪交锋, 误犯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