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uó kuāng ér chū
【解释】眶:眼的四周。指眼泪无法控制地从眼里流出,形容心情非常激动
【出处】茅盾《子夜》六:“两粒大泪珠终于夺眶而出,掉在他的手上。”
【示例】沙汀《催粮》:“拿手背擦擦~的眼泪,接着他就疯子一样冲向李扯火去。”
【拼音码】dkec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形容人激动
夺眶而出是什么意思
相关词汇
- 夺: (奪)duó ㄉㄨㄛˊ1)抢,强取:抢~。掠~。巧取豪~。强(qiǎn...
- 眶: kuàng ㄎㄨㄤˋ1)眼的四周:眼~。热泪盈~。泪水夺~而出。·参考...
- 而: ér ㄦˊ1)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翁归,自与汝复算耳”。2...
- 出: 1)(??齣)chū ㄔㄨˉ2)从里面到外面:~访。初~茅庐。~笼。3...
- 倾巢而出: qīng cháo ér chū 【解释】倾:倒出;巢:巢穴。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拼音码】qcec【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英文】turn out in full strength
- 冲口而出: chōng kǒu ér chū 【解释】形容不加思索地说出来。【出处】宋·苏轼《跋欧阳公书》:“此数十纸,皆文公冲口而出,纵手而成,初不加意者也。”【示例】无如他此时是满怀的遂心快意,满面的吐气扬眉,话挤话不由得~。(《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七回)【拼音码】ckec【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形容说话随便
- 夺门而出: duómén5érchū[rush out of door;force one's way out;dive out the doors] 用力冲出门去(多指在紧急情况下)
- 挺身而出: tǐng shēn ér chū 【解释】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出处】《旧五代史·周·唐景思传》:“后数日城陷,景思挺身而出。”【示例】在紧要关头他~,显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拼音码】tsec【灯谜面】躲【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英文】come out boldly
- 探口而出: 又作:脱口而出。
- 破门而出: pò mén ér rù 【解释】把门砸破冲出来。形容坏人迫不及待地跳出来做坏事。也比喻摆脱束缚或限制。【拼音码】pmer【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含贬义
- 脱口而出: tuō kǒu ér chū 【解释】不经考虑,随口说出。【拼音码】tkec【灯谜面】咄;础【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不加思索地说话【英文】slip of the lip
- 脱颖而出: tuō yǐng ér chū 【解释】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使遂早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示例】经过艰苦努力,他的学习成绩终于在全班~。【拼音码】tyec【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英文】a talent shows itself
- 颖脱而出: 颖,锥芒。言锥芒全部脱出。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机会,即能全部显现出来。
- 夺礼: 犹夺服。 ▶ 《陈书‧程文季传》: “ 文季 性至孝, 虽军旅夺礼, 而毁瘠甚至。”
- 夺目: duómù(光彩)耀眼:鲜艳~。
- 夺神: duóshén[make one feel lost] 使人神情恍惚
- 夺爵: 谓因罪而被削去爵位。 ▶ 《汉书‧景帝纪》: “夺爵为士伍, 免之。” ▶ 颜师古 注: “谓夺其爵, 令为士伍, 又免其官职, 即今律所谓除名也。” ▶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刑部‧刘东山》: “ 东山 坐论如法, 枷示而死, 鹤龄 夺爵贬 南京 。” ▶ 《清史稿‧后妃传‧敏惠恭和元妃》: “郡王 阿达礼 、辅国公 扎哈纳 当妃丧作乐, 皆坐夺爵。”
- 夺禠: 剥夺。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今岩穴之士徒皆私门之舍人也。 是何也?夺禠之资在 子之 也。”
- 夺气: 挫伤锐气;丧失勇气。 ▶ 《孙子‧军争》: “故三军可夺气, 将军可夺心。” ▶ 《梁书‧曹景宗传》: “ 景宗 等器甲精新, 军仪甚盛, 魏 人望之夺气。” ▶ 唐 独孤及 《为江东节度使奏破馀姚草贼龚厉捷书表》: “贼众夺气, 不知所守。” ▶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 “军士夺气, 望风解体。”
- 夺移: 1. 夺此移彼;转移。 ▶ 《后汉书‧献帝纪论》: “传称鼎之为器, 虽小而重, 故神之所宝, 不可夺移。” ▶ 晋 曹摅 《感旧诗》: “ 廉 蔺 门易轨, 田 窦 相夺移。” 2. 动摇改变。 ▶ 唐 孟郊 《同年春宴》诗: “愿保金石志, 无令有夺移。” ▶ 《新唐书‧赵彦昭传》: “ 彦昭 顾己处外, 恐权宠夺移, 不悦。”
- 夺标: duó biāo①夺取锦标,特指夺取冠军:这场大赛中数她~呼声最高。②承包人或买主所投的标在投标竞争中中(zhòng)标:这家公司在同其他八家厂商的竞争中~。
- 夺职: 削职;免职。 ▶ 宋 沈括 《梦溪续笔谈》: “独三司使 李谘 夺职, 谪 洪州 。” ▶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文公谥议》: “寻以论者诋为伪学夺职, 而公亦继以下世矣。”
- 夺柄: 失去权力。 ▶ 《管子‧任法》: “藉人以其所操, 命曰夺柄;藉人以其所处, 命曰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