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àiqī
指帝王的母亲和妻子方面的亲戚。
- 外: wài ㄨㄞˋ1)与“内”、“里”相对:~边。~因。里应(yìng)~...
- 戚: qī ㄑㄧˉ1)因婚姻联成的关系:亲~。外~。~族。~友。2)忧愁,悲...
- 外户: 1. 从外面关闭的门。 ▶ 《礼记‧礼运》: “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 孔颖达 疏: “扉从外阖也。” ▶ 《吕氏春秋‧慎大》: “故 周 明堂外户不闭, 示天下不藏也。” 2. 泛指大门。 ▶ 《宋书‧索虏传》: “边城之下, 外户不闭。” ▶ 宋 范成大 《代儿童作端午贴门诗》: “笑倩艾人看外户, 北窗深处咏归来。” 3. 喻屏障或出入要地。 ▶ 子虚子 《湘事记》: “其城与 岳州 犄角, 又为 湘 之外户。”
- 外成: 1. 旧谓夷狄顺从教化而相安无事。 ▶ 《左传‧文公十八年》: “举八元, 使布教于四方。 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内平外成。” ▶ 杜预 注: “内, 诸夏。 外, 夷狄。” ▶ 孔颖达 疏: “此五教可常行, 又谓之五典也。 诸夏夷狄皆从其教, 是为内平外成。” 2. 谓女子出嫁。 ▶ 汉 班固 《白虎通‧嫁娶》: “妇人外成, 以出适人为嫁。” ▶ 《晋书‧刑法志》: “女人有三从之义, 无自专之道, 出适他族, 还丧父母, 降其服纪, 所以明外成之节, 异在室之恩。” ▶ 《诗‧召南‧采苹》“于以奠之, 宗室牖下” 郑玄 笺“凡昏事于女礼, 设几筵于户外, 此其义也与” 唐 孔颖达 疏: “正祭在室, 此所以不于室中者, 以其凡昏事皆为于女行礼, 设几筵于户外, 取外成之义。 今教成之祭, 于户外设奠, 此外成之义。” ▶ 《北史‧氐传》: “礼, 妇人外成, 因夫而荣。” ▶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九: “岂以外成忘一本, 诸姑伯姊也关情。”
- 外户子: 指外姓人。 ▶ 清 蒲松龄 《禳妒咒》第十回: “一家大小拧成绳, 惟独这外户子没人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