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什么意思

发音:
  • rǒng ㄖㄨㄥˇ
    1)古地名。
    kēng ㄎㄥˉ
    1)古同“坑”,凹陷的地方。
  • :    tún ㄊㄨㄣˊ1)用草袋装土筑墙或堵水。2)田垄。3)寨子。dùn ㄉㄨㄣˋ1)古同“沌”。2)塞。
  • 均齐:    均衡;齐整。    ▶ 《孔子家语‧执辔》: “善御民者, 壹其法, 正其百官, 以均齐民力, 和安民心, 故令不再而民顺从, 刑不用而天下治。”    ▶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一书》: “谨献杂文时务策两编, 其传缮不谨, 其简秩大小不均齐, 巩 贫故也。”    ▶ 叶圣陶 《两样》: “他们两个终于不成均齐的步调。”
  • 均逸:    谓闲散安逸。 常用以指朝官外放或退隐。    ▶ 宋 李纲 《与张相公书》: “数年前, 某寓居 闽 中, 杜门不出, 以养衰病, 适閤下自枢廷均逸, 弭节海邦。”    ▶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 “公方立勋业, 今必无暇及此。 他时功成名遂, 均逸林下乃可成书耳。”    ▶ 《元史‧康里脱脱传》: “ 仁宗 即位, 眷待弥笃, 欲使均逸于外, 二月, 拜 浙江 行省左丞相。”
  • 坊中语:    指俚俗之语。    ▶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今 荆 襄 人呼提为堤, 晋绛 人呼梭为莝, 关中 人呼稻为讨, 呼釜为付, 皆讹谬所习, 亦曰坊中语也。”
  • 均适:    谓调节适应。    ▶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 “若其爱养神明, 调护气息, 慎节起卧, 均适寒暄, 禁忌食饮, 将饵药物, 遂其所禀, 不为夭折者, 吾无间然。”

相关词汇

        :    tún ㄊㄨㄣˊ1)用草袋装土筑墙或堵水。2)田垄。3)寨子。dùn ㄉㄨㄣˋ1)古同“沌”。2)塞。
        均齐:    均衡;齐整。    ▶ 《孔子家语‧执辔》: “善御民者, 壹其法, 正其百官, 以均齐民力, 和安民心, 故令不再而民顺从, 刑不用而天下治。”    ▶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一书》: “谨献杂文时务策两编, 其传缮不谨, 其简秩大小不均齐, 巩 贫故也。”    ▶ 叶圣陶 《两样》: “他们两个终于不成均齐的步调。”
        :    fāng ㄈㄤˉ1)里巷(多用于街巷的名称)。2)街市,市中店铺:~间。街~(邻居)。3)旧时标榜功德的建筑物:牌~。节义~。·参考词汇:lane mill workshopfáng ㄈㄤˊ1)小手工业者的工作场所:作~。2)古同“防”,防范。·参考词汇:lane mill workshopfāng〈名〉(1)(形声。从土,方声。本义:城市中街市里巷的通称)(2)古代把一个城邑划分为若干区,通称为坊 [lane]两京及州县之郭内为坊,郊外为村。――《唐元典》坊隅众人,慌忙拢来。――《水浒传》(3)又如:坊隅(街巷,街坊);坊厢(古代城市区划,城中曰坊,近城曰厢);坊市(街市);坊郭(城郭市街)(4)官署名 [office]。隋代太子官署有左右坊、门下坊、典书坊等,唐以后易为太子左春坊、右春坊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宋·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5)又如:坊局(詹事府属下的左、右春坊和司经局的合称)(6)牌坊 [memorial archway]。如:三元坊;贞节坊(7)铸造器物的土模 [earthy mold](8)店铺 [shop]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孟元老《东京孟华录》(9)又如:坊肆(商店);坊店(店铺);坊贾(书商)(10)别屋;专用的房舍 [another room]里边有十数家,都是开坊子吃衣饭的。――《金瓶梅词话》(11)又如:坊子(妓院;私娼的屋子);坊陌(妓女居所名);坊曲(唐代妓女居住的地方。也指小街曲巷)(12)古州名 [Fang prefecture] 在今陕西省黄陵县另见fángfáng〈名〉(1)同“防”。堤防 [dam]祭坊与水庸,事也。――《礼记·郊特牲》大为之坊,民犹逾之。――《礼记·坊记》长城钜坊,足以为塞。――《战国策·秦策》(2)小手工业者的工作场所 [workshop]小号店在这里,后边还有栈房,还有作坊。――《老残游记》(3)又如:染坊;粉坊;磨坊;碾坊;油坊;谷坊书坊 槽坊,槽枋,槽房 砻坊 粉坊 坊间 五城御史司坊 坊巷 磨坊 牌坊 糟坊 酱坊 染坊 搭街坊 槽坊 街坊 坊本 油坊 碾坊 作坊 教坊 谷坊 面坊
        均逸:    谓闲散安逸。 常用以指朝官外放或退隐。    ▶ 宋 李纲 《与张相公书》: “数年前, 某寓居 闽 中, 杜门不出, 以养衰病, 适閤下自枢廷均逸, 弭节海邦。”    ▶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 “公方立勋业, 今必无暇及此。 他时功成名遂, 均逸林下乃可成书耳。”    ▶ 《元史‧康里脱脱传》: “ 仁宗 即位, 眷待弥笃, 欲使均逸于外, 二月, 拜 浙江 行省左丞相。”
        坊中语:    指俚俗之语。    ▶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今 荆 襄 人呼提为堤, 晋绛 人呼梭为莝, 关中 人呼稻为讨, 呼釜为付, 皆讹谬所习, 亦曰坊中语也。”
        均适:    谓调节适应。    ▶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 “若其爱养神明, 调护气息, 慎节起卧, 均适寒暄, 禁忌食饮, 将饵药物, 遂其所禀, 不为夭折者, 吾无间然。”
        坊人:    旧称刻印出售书籍的商人。    ▶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宾白》: “每成一剧, 才落毫端, 即为坊人攫去;下半犹未脱稿, 上半业已灾梨。”
        均辨:    公平。    ▶ 《荀子‧富国》: “人归之如流水, 亲之欢如父母, 为之出死断亡而愉者, 无它故焉, 忠信调和均辨之至也。”    ▶ 梁启雄 简释: “ 久保爱 曰: 辨, 与‘遍’通。    ▶ 《君道》有‘均遍而不偏’之语。”
        坊佐:    街坊;邻居。    ▶ 《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 “只是坊佐人家, 没这狗子;寻常被我们偷去煮吃尽了, 近来都不养狗了。”
        均输:      1.   汉武帝 实行的一项经济措施。 在大司农属下置均输令、丞, 统一徵收、买卖和运输货物。    ▶ 汉 桓宽 《盐铁论‧本议》: “往者郡国诸侯, 各以其物贡输, 往来烦杂, 物多苦恶, 或不偿其费;故郡国置输官以相给运, 而便远方之贡, 故曰均输。”    ▶ 《史记‧平准书》: “ 桑弘羊 为大农丞, 管诸会计事, 稍稍置均输以通货物矣。”    ▶ 裴駰 集解引 孟康 曰: “谓诸当所输于官者, 皆令输其土地所饶, 平其所在时价, 官吏于他处卖之, 输者既便而官有利。”    ▶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三章第二节: “均输平准就是调剂运输和平抑物价。”    2.  北 宋 王安石 新法之一。 于 神宗熙宁 二年(公元1069年)实行, 授权主管六路财赋和茶、盐、矾、酒税的发运使, 凡朝廷所需之货物, 尽量在廉价处或近地收购, 存储备用。    ▶ 《宋史‧王安石传》: “均输法者, 以发运之职改为均输, 假以钱货, 凡上供之物, 皆得徙贵就贱, 用近易远, 预知在京仓库所当办者, 得以便宜蓄买。”    ▶ 《宋史‧食货志下》: “均输之法, 所以通天下之货, 制为轻重敛散之术, 使输者既便, 而有无得以懋迁焉。”    3.   明 末的苛税之一。    ▶ 《明史‧李自成传》: “是时, 秦 地所徵曰新饷, 曰均输, 曰间架, 其目日增, 吏因缘为奸, 民大困。”    4.  古代仓名。    ▶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 “ 吴 两仓, 春申君 所造。 西仓名曰 均输 , 东仓周一里八步。”    5.  古代算法。 为“九数”之一。 包括以田地的多少、人户的上下求赋税;以道路的远近、负载的轻重求脚费;以物价的高低不一求平均数等。    ▶ 《九章算术‧均输》: “均输以御远近劳费。”    ▶ 刘徽 注: “按: 此均输, 犹均运也。 令户率出车, 以行道日数为均, 发粟为输。 据甲行道八日, 因使八户共出一车;乙行道十日, 因使十户共出一车;计其在道, 则皆户一日出一车, 故可为均平之率也。”

相邻词汇

  1. "均输"什么意思
  2. "均辨"什么意思
  3. "均适"什么意思
  4. "均逸"什么意思
  5. "均齐"什么意思
  6. "坉"什么意思
  7. "坊"什么意思
  8. "坊中语"什么意思
  9. "坊人"什么意思
  10. "坊佐"什么意思
桌面版繁體版English

Copyright © 2025 WordTech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