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管乐器名。 ▶ 《吕氏春秋‧古乐》: “ 有倕 作为鼙鼓、钟磬、吹苓、管、埙、篪、鼗、椎钟。” ▶ 陈奇猷 校释引 王引之 曰: “苓, 当为‘笭’, 即‘笙’字也……笙之为笭, 犹旌之为旍也……隶书从‘竹’之字, 多变从‘矿’, 故‘笭’讹作‘苓’。”按, 章炳麟 《膏兰室札记‧苓管》谓: “是凡令声字, 多以貌象声音。 是以金乐如钟而小者曰铃, 而吹乐亦有苓也。” 吹: chuī ㄔㄨㄟˉ1)合拢嘴唇用力出气:~打。~灯(a.把灯火吹灭;b...苓: líng ㄌㄧㄥˊ1)指“茯苓”。2)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3)古同“零...吹荡: 吹荡拼音:chuī dàng 注音:ㄔㄨㄟ ㄉㄤˋ 词语解释◎ 吹荡 chuīdàng[blow] 吹拂微风吹荡着杨柳吹花节: 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的别称。 ▶ 宋 杨万里 《贺皇太子九月四日生辰》诗之三: “重九吹花节, 千龄梦锡时。”参见“ 吹花 ”。 吹葭: 古代候气之法, 以葭莩灰填律管之内端, 气至则灰散。 ▶ 《后汉书‧律历志上》: “候气之法, 为室三重, 户闭, 涂衅必周, 密布缇缦。 室中以木为案, 每律各一, 内庳外高, 从其方位, 加律其上, 以葭莩灰抑其内端, 案历而候之, 气至者灰动。 其为气所动者其灰散, 人及风所动者其灰聚。” ▶ 唐 杜甫 《小至》诗: “刺绣五纹添弱线, 吹葭六管动飞灰。” ▶ 明 高启 《至日夜坐客馆》诗: “旅踪犹泊梗, 阳气又吹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