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烘头脑
- 拼音:dōng hōng tóu nǎo
- 注音:ㄉㄨㄙ ㄏㄨㄥ ㄊㄡˊ ㄣㄠˇ
成语解释
冬烘头脑- 【拼音】:dōng hōng tóu nǎo
- 【解释】:冬烘:迂腐,浅陋。指头脑糊涂、愚腐,不明事理的人。同“头脑冬烘”。
冬烘头脑是什么意思
相关词汇
- 冬烘: dōnghōng(思想)迂腐,(知识)浅陋(含讽刺意):~先生 ㄧ头脑~。
- 头脑: tóunǎo①脑筋;思维能力:有~│~清楚│胜利冲昏~。②头绪:摸不着~(弄不清头绪)。③首领。
- 冬烘先生: dōng hōng xiān shēng 【解释】指昏庸浅陋的知识分子。【出处】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卷八:“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示例】三家村的~,一年到头,一早到夜教村童。(鲁迅《华盖集·并非闲话(三)》)【拼音码】dhxs
- 大头脑: 1. 主脑, 主旨。 ▶ 《朱子语类》卷九: “如 孔子 教人, 只是逐件逐事说个道理, 未尝说出大头脑处, 然而四面八方合聚凑来, 也自见得个大头脑。” ▶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义理一‧赵松雪不知大头脑》: “《溪上》之诗曰: ‘锦缆牙樯非昨梦, 凤箫龙管是谁家。 ’其自伤感亦甚矣。 先正有言: ‘人要知大头脑处。 ’悲夫!” 2. 指有权势的人物。 ▶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二: “如此两位大头脑去说那些小附舟之事, 你道敢不依从么?”
- 头脑汤: 即头脑酒。 ▶ 《金瓶梅词话》第七一回: “须臾拿上粥来。 吃了粥, 又拿上一盏肉员子馄饨鸡蛋头脑汤。”参见“ 头脑酒 ”。
- 头脑酒: 一种用肉和杂味配制的酒。 ▶ 明 朱国桢 《涌幢小品‧头脑酒》: “凡冬月客到, 以肉及杂味置大碗中, 注热酒递客, 名曰头脑酒, 盖以避寒风也。 考旧制, 自冬至后至立春, 殿前将军甲士皆赐头脑酒。” ▶ 《金瓶梅词话》第七六回: “到次日, 西门庆 起早, 约会 何千户 来到, 吃了头脑酒, 起身同往郊外送 侯巡抚 去了。”亦省称“ 头脑 ”。 ▶ 《水浒传》第五一回: “那 李小二 人丛里撇了 雷横 , 自出外面赶碗头脑去了。” ▶ 《醒世姻缘传》第三五回: “叫他婆子看小菜, 留那送利钱的人吃酒。 有留他不坐的, 便是两杯头脑。”
- 好头脑: 犹言好主儿。 ▶ 《水浒传》第八回: “万望娘子休等小人, 有好头脑, 自行招嫁, 莫为 林冲 误了贤妻。” ▶ 《石点头》第十二回: “日子好不长远哩。 这冰清水冷的苦楚, 如何捱得过。 况且错过这好头脑, 后日那能够如此凑巧。”
- 没头脑: 1. 谓头脑简单, 糊涂。 ▶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六: “ 李白 见 永王 璘 反, 便从臾之, 诗人没头脑至于如此。” ▶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 “这句‘做官方许’的说话, 是句没头脑的话, 做官是期不得的。” 2. 犹言没有头绪。 ▶ 《儿女英雄传》第五回: “自己便轻轻儿的把这桩不相干没头脑的事儿一肩担了起来。”
- 不知头脑: 犹不知所措。
- 冲昏头脑: chōng hūn tóu nǎo 【解释】因胜利而头脑发热,不能总冷静思考和谨慎行事。【出处】胜利之后,也不“万事大吉”,不可~,否则还可能丧失胜利的果实。(李欣《“无限风光在险峰”》)【拼音码】chtn【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含贬义【英文】turn somebody's brain/head
- 头头脑脑: 头领, 为首的人。 ▶ 锦云 等《笨人王老大》: “眼前那些举拳头、喊口号最卖劲儿的, 是县里各部门的代表, 广播站的记者, 以及外公社来的头头脑脑。” ▶ 《十月》1983年第10期: “他说, 北京 正在忙战备, 头头脑脑全疏散到大山里去了。”
- 头脑冷静: tóunǎo lěngjìng[sangfroid;have a cool head;be calm and collected;sober-minded;clear-minded] 通常指气质上的冷静或异常的镇定;尤指在紧张情况下表现的冷静或镇定他觉得大多数人都是傻瓜,他头脑冷静,而且对“大伙儿会说”这句话表示轻蔑
- 头脑发胀: tóunǎo fāzhàng[swelled head] 自负;自大冒着使你头脑发胀的危险来告诉你我对你所做的努力的看法
- 摸不着头脑: mō bù zháo tóu nǎo 【解释】指弄不清是怎么回事。【拼音码】mbzn
- 柴头脑壳: 谓笨, 头脑不灵活。
- 花岗岩头脑: 比喻头脑顽固而僵化。 ▶ 毛泽东 《介绍一个合作社》: “至死不变, 愿意带着花岗岩头脑去见上帝的人, 肯定有的, 那也无关大局。” ▶ 郭沫若 《就目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答<人文>记者问》: “有坏的东西才能显示出好的东西。 我看有‘花岗岩头脑’的人也是可以写的。”
- 冬烘学究: 冬烘学究 基本解释:冬烘:形容懵懂,浅陋。指昏庸浅陋的知识分子。
- 冬爱: 《左传‧文公七年》: “ 酆舒 问于 贾季 曰: ‘ 赵衰 、 赵盾 孰贤?’对曰: ‘ 赵衰 , 冬日之日也; 赵盾 , 夏日之日也。 ’” 杜预 注: “冬日可爱, 夏日可畏。”后以“冬爱”比喻仁爱慈惠。 ▶ 南朝 宋 谢庄 《宋孝武宣贵妃诔》: “踌躇冬爱, 怊怅秋晖。”
- 冬狩: 指古代天子或王侯在冬季围猎。 ▶ 《左传‧隐公五年》: “故春蒐夏苗, 秋獮冬狩, 皆于农隙以讲事也。” ▶ 《艺文类聚》卷十三引 南朝 宋 谢庄 《宋孝武帝哀策文》: “瑶轩春藉, 翠华冬狩。” ▶ 南朝 梁 沈约 《均圣论》: “春蒐免其怀孕, 夏苗取其害谷, 秋獮冬狩, 所害诚多。” ▶ 唐 杜甫 《冬狩行》: “春蒐冬狩侯得同, 使君五马一马骢。” ▶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第一章第一节: “大规模的畋猎如 周 代的春蒐、夏苗、秋獮、冬狩, 在《卜辞》中虽无明文, 但在 殷 代应该是有的。”
- 冬灰: 1. 占冬至节的葭灰。 葭即芦苇。 古人将芦苇膜烧成灰放入不同的律管中以占节候, 某律管中葭灰飞出, 即知某节候到。 冬至节到, 则相应之黄钟律管内的葭灰飞动。 ▶ 《初学记》卷二八引 南朝 梁简文帝 《梅花赋》: “层城之宫, 灵苑之中, 奇木万品, 庶草千丛, 光分影杂, 条繁干通, 寒圭变节, 冬灰徙筒, 并皆枯悴, 色落摧风。” 2. 指冬天烧成的草木灰。 中医入药。
- 冬狮: 冬狮 基本解释:英国故事片。鹰狮影片公司1968年摄制。詹·戈德曼编剧,安·哈维导演,彼·奥图尔、凯塞琳·赫本主演。年迈的英王亨利二世不满三个儿子互争王位,私自出走,欲娶法王路易七世的女儿,另育王子继承王位。三个儿子竭力反对,迫使亨利改变初衷。
- 冬灌: dōngguàn冬季往田里灌水,使土壤储水,防止春旱。
- 冬珑: 象声词。 ▶ 唐 李贺 《瑶华乐》诗: “八辔冬珑逐天回, 五精扫地凝云开。” ▶ 王琦 注: “冬珑, 辔声。” ▶ 宋 范成大 《冬祠太乙》诗之四: “行道羽衣缥缈, 卷班玉佩冬珑。” ▶ 宋 范成大 《次韵陈仲思经属西峰观雪》: “宾友来 邹 枚 , 寒辔摇冬珑。”
- 冬温夏清: dōng wēn xià qīng 【解释】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出处】《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示例】一望琼花争怒放。飞越群山,人喜从天降。宫阙常年观白浪,~真佳况。(陈毅《蝶恋花·访问亚洲三国(一)》词)【拼音码】dwx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