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天地四方之色, 即青、白、赤、黑、玄、黄六色。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为九文、六采、五章, 以奉五色。” ▶ 杜预 注: “画缋之事, 杂用天地四方之色, 青与白, 赤与黑, 玄与黄, 皆相次, 谓之六色。”按, 《周礼‧考工记‧画缋》: “画缋之事杂五色, 东方谓之青, 南方谓之赤, 西方谓之白, 北方谓之黑, 天谓之玄, 地谓之黄。 青与白相次也, 赤与黑相次也, 玄与黄相次也。” ▶ 杜 注本此。 六: liù ㄌㄧㄡˋ1)数名,五加一(在钞票或单据上常用大写“陆”代):~...采: cǎi ㄘㄞˇ1)摘取:~撷。~花。~摘。~制。2)选取,搜集,开发,...六钟: 亦作“六锺”。 六吕。 十二律中属阴声之六音。 ▶ 《汉书‧郊祀志下》: “《周官》天墬之祀, 乐有别有合。 其合乐曰‘以六律、六钟、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 ▶ 颜师古 注: “六律, 合阳声者。 六钟, 以六律六钟之均也。” ▶ 唐 张说 《开元乐章十九首‧送文舞迎武舞》: “六锺翕协六变成, 八佾徜徉八风生。” 六醴: 犹六气。 ▶ 《后汉书‧冯衍传下》: “饮六醴之清液兮, 食五芝之茂英。” ▶ 李贤 注: “六醴, 盖六气也。 ▶ 《楚辞》曰: ‘餐六气而饮沆瀣。 ’”参见“ 六气 ”。 六钧: 《左传‧定公八年》: “士皆坐列, 曰: ‘ 颜高 之弓六钧。 ’皆取而传观之。” ▶ 杜预 注: “ 颜高 、 鲁 人。 三十斤为钧, 六钧百八十斤。 古称重, 故以为异强。”谓张满弓用力六钧, 后因以指强弓。 ▶ 汉 应瑒 《驰射赋》: “顾摧 月支 , 须纡六钧, 口弯七规。” ▶ 唐 张说 《将赴朔方军应制》诗: “幼志传三略, 衰材谢六钧。” ▶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得颍倅》之一: “贾牛但自捐三尺, 射鼠何劳挽六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