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得我心是什么意思

发音:   用"先得我心"造句
  • xiān dé wǒ xīn

    【解释】比喻别人先说出了自己心里想说的话。
    【出处】《孟子·告子上》:“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
    【拼音码】xdwx
  • :    xiān ㄒㄧㄢˉ1)时间在前的,次序在前的,与“后”相对:~前。~期...
  • :    dé ㄉㄜˊ1)获取,接受:~到。~失。~益。~空(kòng)。~便。...
  • :    wǒ ㄨㄛˇ1)自称,自己,亦指自己一方:~们。~见(我自己的看法)。...
  • :    xīn ㄒㄧㄣˉ1)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
  • 实获我心:    shí huò wǒ xīn 【解释】表示别人说得跟自己的想法一样。【拼音码】shwx

相关词汇

        :    xiān ㄒㄧㄢˉ1)时间在前的,次序在前的,与“后”相对:~前。~期...
        :    dé ㄉㄜˊ1)获取,接受:~到。~失。~益。~空(kòng)。~便。...
        :    wǒ ㄨㄛˇ1)自称,自己,亦指自己一方:~们。~见(我自己的看法)。...
        :    xīn ㄒㄧㄣˉ1)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
        实获我心:    shí huò wǒ xīn 【解释】表示别人说得跟自己的想法一样。【拼音码】shwx
        我心如秤:    wǒ xīn rú chèng 【解释】表示自己处理事情极端公平。【出处】《冯堂书钞》卷三七引诸葛亮《杂言》:“我心如秤,不能为人作轻重。”【拼音码】wxrc
        捷足先得:    jié zú xiān dé 【解释】比喻行动快的人先达到目的或先得到所求的东西。【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示例】尚炯笑着说:“自然是捷足者先得之。”(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六章)【拼音码】jzxd【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比喻行动快的人先达到目的【英文】beat
        疾走先得:    同“疾足先得”。
        疾足先得:    jí zú xiān dé 【解释】比喻行动迅速的人首先达到目的。【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拼音码】jzxd【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比喻行动迅速的人先达到目的【英文】the swift-footed get the most
        近水楼台先得月:    jìn shuǐ lóu tái xiān dé yuè 【解释】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由于接近某些人或事物而抢先得到某种利益或便利。【出处】宋·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拼音码】jsly【灯谜面】望江亭度中秋【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分句;比喻由于近便而获得优先的机会【英文】enjoy the benefits of a favorable position【故事】宋仁宗时期,杭州知府范仲淹脾气温和,与手下人同甘共苦,很多人得到他的关心与推荐提拔,有一个外地巡检苏麟到杭州办事,送范仲淹一首诗:“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范仲淹明白他的意思就给了他想要的东西
        先德:      1.  谓治民之道, 以德为先。    ▶ 《管子‧小问》: “ 桓公 曰: ‘善哉!牧民何先?’ 管子 对曰: ‘有时先事, 有时先政, 有时先德, 有时先恕。 ’”    2.  祖先的德行。    ▶ 《战国策‧赵策二》: “嗣立不忘先德, 君之道也。”    ▶ 《文选‧任昉<百辟劝进今上笺>》: “况世哲继轨, 先德在民。”    ▶ 李周翰 注: “言况 高祖 之家, 代有圣哲, 有遗德。”    3.  称别人的父亲为先德。    ▶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三: “ 唐 刘舍人 蜕 , 桐庐 人, 早以文学应进士举, 其先德戒之曰: ‘……吾若没后, 慎勿祭祀。 ’”    4.  有德行的前辈。    ▶ 唐 慧立 彦悰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一: “罢讲后复北游, 询求先德。”    ▶ 唐 张九龄 《酬周判官兼呈耿广州》诗: “阴庆荷先德, 素风惭后裔。”    ▶ 宋延寿 《宗镜录》卷七八: “先德云: 境自虚, 不须畏, 终朝照瞩元无对。”
        先引:    xiānyǐn[guide;forerun] 先导,在前面带路为公子先引。――《史记·魏公子列传》
        先志:      1.  先立志向。    ▶ 《礼记‧学记》: “凡学, 官先事, 士先志。”    ▶ 孔颖达 疏: “若学为士, 则先喻教以学士之志。”    2.  乘胜之志。    ▶ 《后汉书‧臧宫传论》: “斯诚雄心尚武之几, 先志玩兵之日。”    ▶ 李贤 注: “先志者, 乘胜之志也。”    3.  先人的遗志。    ▶ 《魏书‧高祖纪上》: “朕猥承前绪, 纂戎洪烈, 思隆先志, 缉熙政道。”    ▶ 唐 白居易 《大唐泗州开元寺临坛律德明远大师塔碑铭》: “道俗众万辈恭敬悲泣, 备涅盘威仪, 迁全身归于湖西塼塔, 遵本教而奉先志也。”    ▶ 明 胡应麟 《诗薮‧唐上》: “﹝ 伯禽 二女﹞以厥祖遗言, 俾卜葬 青山 , 以成先志。”
        先府君:    亡父的尊称。    ▶ 宋 苏洵 《送石昌言使北引》: “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
        先忧后乐:    xiān yōu hòu lè 【解释】忧虑在天下人之先,安乐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拼音码】xyhl【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先庚:    谓颁布命令前先行申述。    ▶ 《易‧巽》: “先庚三日, 后庚三日, 吉。”    ▶ 孔颖达 疏: “申命令谓之庚。 民迷固久, 申不可卒, 故先申之三日;令著之后, 复申之三日, 然后诛之。 民服其罪, 无怨而获吉矣。”    ▶ 唐 刘禹锡 《历阳书事七十韵》: “退思常后已, 下令必先庚。”
        先忧后喜:    先忧后喜 基本解释:先愁苦,后欢乐。比喻吃苦在先,安乐在后。
        先年:    往年;从前。    ▶ 明 张居正 《请择有司蠲逋赋以安民生疏》: “其先年拖欠带征者, 除金花银遵诏书仍旧带征外……悉与蠲除, 以苏民困。”    ▶ 明 屠隆 《彩毫记‧乘醉骑驴》: “先年因景慕仙才, 曾作长歌以姓名自通, 未蒙见答。”    ▶ 郭沫若 《断断集‧旋乾转坤论》: “我们 中国 的女子教育在先年是闹到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地步的。”
        先悉必具:     先悉必具拼音:xiān xī bì jù 注音:ㄒㄧㄢ ㄒㄧ ㄅㄧˋ ㄐㄨˋ 成语解释先悉必具【拼音】:xiān xī bì jù【解释】:纤悉:细微详尽。细微详尽,全都载明。【出处】:明·归有光《上宋明府书》:“律于发冢之条,如知情买卖器物砖石、薰猩平园之类,纤悉必具。”【示例】:凡促织之态貌性情,~。 ◎明·袁宏道《蓄促织》
        先帝遗诏:     先帝遗诏拼音:xiān dì yí zhào 注音:ㄒㄧㄢ ㄉㄧˋ ㄧˊ ㄓㄠˋ 词语解释◎ 先帝遗诏 xiāndì-yízhào[an imperial edict left by one deceased emperor before death] 刘备给后主的遗诏(先帝,已故的君主。此指刘备)。见《三国志·先主传》注引《诸葛亮集》,诏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陛下亦宜自谋,%26hellip;%26hellip;察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诸葛亮《出师表》

相邻词汇

  1. "先帝遗诏"什么意思
  2. "先年"什么意思
  3. "先庚"什么意思
  4. "先府君"什么意思
  5. "先引"什么意思
  6. "先德"什么意思
  7. "先志"什么意思
  8. "先忧后乐"什么意思
  9. "先忧后喜"什么意思
  10. "先悉必具"什么意思
桌面版繁體版English

Copyright © 2025 WordTech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