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ào bēng hái ér
【解释】接生婆把初生婴儿裹倒了。比喻一向做惯了的事因一时疏忽而弄错了。
【出处】《事文类聚前集》卷二十七:“岂有三十年为老娘而倒绷孩儿者乎?”
【示例】作老娘三十年,今日~,亦复何说!(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念秧》)
【拼音码】dbhe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比喻不应该的失误
倒绷孩儿是什么意思
相关词汇
- 倒: dǎo ㄉㄠˇ1)竖立的东西躺下来:摔~。墙~了。~塌。~台。打~。卧...
- 绷: (綳)bēng ㄅㄥˉ1)张紧,拉紧:~紧。小褂紧~在身上。2)当中用...
- 孩儿: hái ér父母称呼儿女或儿女对父亲自称(多见于早期白话)。
- 三十年老娘倒绷孩儿: 比喻对素所熟习之事一时失手, 犯了不该有的错误。 ▶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七: “ 苗振 以第四人及第。 既而召试馆职, 一日谒 晏丞相 。 ▶ 晏 语之曰: ‘君久从吏事, 必疏笔砚。 今将就试, 宜稍温习也。 ’ 振 率然答曰: ‘岂有三十年为老娘而倒绷孩子者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念秧》: “主人俛首曰: ‘作老娘三十年, 今日倒绷孩儿, 亦复何说!’”
- 乳孩儿: 幼孩。 ▶ 《西游补》第七回: “你自家不敢出头, 倒教三四尺乳孩儿拿着些柴头木片到俺这里来祭刀头!”
- 女孩儿: n梙áir(1)[a young girl]∶女性的少年儿童漂亮的女孩儿(2)[a daughter]∶指女儿我的女孩儿八岁了(3)也称“女孩子”
- 孩儿们: 旧小说戏曲中头领对部下的称呼或部下对头领的自称。 ▶ 《水浒传》第三二回: “﹝ 燕顺 ﹞问道: ‘孩儿们那里拿得这个牛子?’小喽罗答道: ‘孩儿们正在后山伏路, 只听得树林铜铃响……一跤绊翻, 因此拿得来。 ’” ▶ 《水浒传》第五七回: “ 鲁 杨 二头领引了孩儿们先与 呼延灼 交战, 两个厮拼了他一日。”
- 孩儿参: 人参的一种。 ▶ 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 “有本山参……又有孩儿参, 颇具人形, 皆山中产。” ▶ 《广群芳谱‧药谱一‧人参》: “其有手足面目似人形者, 更神效, 谓之孩儿参;而假伪者尤多。”
- 孩儿茶: 药茶名。 又名乌爹泥、乌垒泥。 能清上膈热, 化痰生津, 止血去湿, 生肌定痛, 疗一切疮疡。 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土‧乌爹泥》。 ▶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三》: “药中有孩儿茶, 医者尽用之……俗因治小儿诸疮, 故名孩儿茶也。”
- 孩儿菊: 1. 菊的一种。 ▶ 宋 范成大 《菊谱》: “紫菊, 一名孩儿菊, 花如紫茸, 丛茁细碎, 微有菊香, 或云即泽兰也。” ▶ 宋 史正志 《菊谱》: “孩儿菊, 紫萼白心, 茸茸然叶上有光, 与他菊异。” 2. 兰的一种。 ▶ 元 方回 《订兰说》: “古之兰, 即今之千金草, 俗名孩儿菊者。” ▶ 元 方回 《秋日古兰花》诗: “绿叶梢头紫粟攒, 《离骚》经里古秋兰。 时人误唤孩儿菊, 惟有诗翁解细看。”
- 小孩儿: xiǎoháir①儿童。也说小孩子。②子女(多指未成年的):你有几个~?
- 耍孩儿: 1. 民间曲调名。 五十四字, 平仄通协。 ▶ 明 人选辑《玉谷调簧》中收二十馀首。 2. 地方戏曲剧种名。 也叫咳咳腔、嗨嗨调。 流行于 山西 北部和 内蒙古 一带。
- 阿孩儿: 小孩儿。 ▶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 “ 苗台符 六岁能属文, 聪悟无比;十馀岁博览群籍, 著《皇心》三十卷, 年十六及第。 ▶ 张读 亦幼擅词赋, 年十八及第。 同年进士, 同佐 郑薰 少师 宣州 幕。 二人尝列题于 西明寺 之东庑。 或窃注之曰: ‘一双前进士, 两个阿孩儿。 ’”
- 下次孩儿: 犹言下次小的。 指仆役。 ▶ 元 李直夫 《虎头牌》第一摺: “下次孩儿每安排下茶饭, 则怕千户来也。” ▶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三摺: “将钥匙来, 着下次孩儿每取衣服去。”
- 八十孩儿: 宋 时风俗, 于小儿额上以朱笔书写“八十”二字, 祝福长命百岁。 诗家多以入诗。 ▶ 宋 陈藻 《邱叔乔八十》诗: “大家于此且贪生, 八十孩儿题向额。” ▶ 宋 辛弃疾 《鹊桥仙》词: “人间八十最风流, 长帖在、儿儿额上。”“儿儿”即孩儿。 参阅 张相 《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六。
- 则剧孩儿: 宋 代内宫为后妃奏乐的小女孩。 ▶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慈明》: “ 慈明太后 , 越 人也……时年十一二, 尝置 宪圣 侧, 宫中谓之则剧孩儿。” ▶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杨太后》: “ 慈明 杨太后 养母善声伎……如 杭 , 或导之入 慈福宫 为乐部头。 后方十岁, 以为则剧孩儿。”
- 家生孩儿: 旧时称奴婢所生子女仍为奴者。 ▶ 元 张国宾 《罗李郎》第二摺: “我道你是家生孩儿, 一定不要。” ▶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奴婢》: “奴婢所生子, 亦曰家生孩儿。”亦称“ 家生孩子 ”。 ▶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章: “他想起 李奇 这个人跟着他快两年了, 小心服侍, 没有出过错误, 虽不是家生孩子, 却同 顾显 差不多一样地对主人忠心耿耿。”
- 弟子孩儿: 骂人话。 娼妓生的孩儿。 ▶ 元 郑廷玉 《忍字记》第一摺: “这个穷弟子孩儿, 要钱则要钱, 题名道姓怎的!”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摺: “这桩事都是那长老秃驴弟子孩儿, 我明日慢慢的和他说话。”
- 村弟子孩儿: 詈语。 犹言坏小子。 ▶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一摺: “这个村弟子孩儿无礼!我家坟院里打过弹子来, 你敢是不知我的名儿!” 元 高文秀 《遇上皇》第一摺: “你这个辱没门户败家的村弟子孩儿, 你每日贪杯恋酒。”
- 香孩儿营: 指 宋太祖 赵匡胤 出生地 河南 洛阳 夹马营 。 ▶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香孩儿营》: “ 江邻几 云: 艺祖 载诞, 营中三日香, 人莫不惊异。 至今 洛 中人呼 应天禅院 为 香孩儿营 。”
- 河里孩儿岸上娘: 比喻眼看亲人受苦而无法搭救的痛苦。 ▶ 元 王仲文 《救孝子》第四摺: “做儿的上法场, 做娘的痛着忙, 抵多少河里孩儿岸上娘。”
- 倒绷孩: 见“倒魨孩”。
- 倒纻翻机: 谓纺纱织布。 ▶ 元 无名氏 《刘弘嫁婢》第二摺: “置两三处家绣罗帏, 娶五七个丫鬟婢, 待着他生男长女, 又不着他去倒紵翻机。”
- 倒缴: 反扭过来。 ▶ 《水浒传》第七回: “﹝ 鲁智深 ﹞用右手向下, 把身倒缴着, 却把左手拔住上截, 把腰只一趁, 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
- 倒纳: 犹言反戴。 ▶ 《水浒传》第七五回: “前面又撞出 呼延灼 , 引着一支马军, 大杀一阵, 杀的 李成 、 闻达 金盔倒纳, 衣甲飘零。”
- 倒置: dàozhì倒过来放,指颠倒事物应有的顺序:本末~ㄧ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