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代授官皆给告身, 未有告身之前, 先给文书以为凭证, 称信牒。 ▶ 《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二载》: “是时府库无蓄积, 朝廷专以官爵赏功……其后又听以信牒授人官爵, 有至异姓王者。” ▶ 胡三省 注: “信牒者, 未有告身, 先给牒以为信也。”参见“ 告身 ”。 信: xìn ㄒㄧㄣˋ1)诚实,不欺骗:~用。~守。~物。~货。~誓旦旦。2...牒: dié ㄉㄧㄝˊ1)文书,证件:通~。度~。尺~。·参考词汇:cert...信物: xìnwù作为凭证的物件:定情~。信牌: 即传信牌。 ▶ 宋 仁宗 康定 元年五月, 制军中传信牌, 传递军中文件时, 以为凭信。 ▶ 《宋史‧舆服志六》: “传信木牌: 先朝旧制, 合用坚木朱漆为之, 长六寸, 阔三寸, 腹背刻字而中分之, 字云某路传信牌。 却置池槽, 牙缝相合。 又凿二窍, 置笔墨, 上帖纸, 书所传达事。 用印印号上, 以皮系往来军吏之项。 临阵传言, 应有取索, 并以此牌为言, 写其上。” ▶ 元 代民事亦用信牌, 凡诸管官以公事摄所部, 并用信牌。 参阅 清 薛允升 《唐明律合编‧信牌》。 信玺: 古代皇帝玺印之一。 ▶ 《汉书‧霍光传》: “始至谒见, 立为皇太子, 常私买鸡豚以食。 受皇帝信玺、行玺大行前, 就次发玺不封。” ▶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 “ 汉 初有三玺, 天子之玺自佩, 行玺、信玺在符节台。” ▶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奉 高皇帝 玺绶” 李贤 注引 汉 蔡邕 《独断》: “皇帝六玺, 皆玉螭虎纽, 文曰‘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皆以 武都 紫泥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