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君犹盂
基本解释:盂:盛水的容器。君主好比是盛水的盂,人民好比是盂里的水,盂是什么形状,水就是什么形状。比喻人民的习俗随君主的好恶而变化。
- 人君: 君主;帝王。 ▶ 《左传‧文公十六年》: “且既为人君, 而又为人臣, 不如死。” ▶ 《史记‧滑稽列传》: “请以人君礼葬之。” ▶ 唐 李白 《大猎赋》: “且夫人君以端拱为尊。” ▶ 章炳麟 《商鞅》: “其说以为自 汉 以降, 抑夺民权, 使人君纵恣者, 皆 商鞅 法家之说为之倡。”
- 仁人君子: ①旧称好心肠的正派人。②用作反语讽刺伪君子。
- 正人君子: zhèng rén jūn zǐ 【解释】旧时指品行端正的人。现多作讽刺的用法,指假装正经的人。【示例】旬这样的才是斯文骨肉朋友,有意气,有肝胆,相与了这样~,也不枉了。(《儒林外史》第十四回)【拼音码】zrjz【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用于讽刺人【英文】zaddik
- 淑人君子: shūrén-jūnzǐ[gentleman] 指善良贤惠、公道正直的人
- 人听: 1. 众人所知闻。 ▶ 《后汉书‧朱浮传》: “ 浮 事虽昭明, 而未达人听, 宜下廷尉, 章著其事。” ▶ 《后汉书‧徐稚传》: “伏见处士 豫章 徐稚 、 彭城 姜肱 ……德行纯备, 著于人听。” 2. 即民听, 指百姓的视听。 ▶ 《书‧泰誓中》: “天视自我民视, 天听自我民听。” ▶ 孔 传: “言天因民以视听, 民所恶者天诛之。” ▶ 《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 “足下听断明允, 庶事无滞, 则吏慎其负, 而人听不惑矣。” ▶ 胡三省 注: “人听, 即民听。 ▶ 《晋书》史臣避 唐太宗 讳, 改民为‘人’, 《通鉴》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