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言古诗是什么意思

  用"五言古诗"造句
  • 诗体之一。 形成于 东汉 初。 每句五字, 每篇句数不拘。 用韵较灵活, 可以隔句或每句押韵, 可用平声或仄声韵, 一韵到底也可换韵。 不讲求对仗、平仄等格律。
       ▶ 宋 严羽 《沧浪诗话‧答吴景仙书》: “若 柳子厚 五言古诗, 尚在 韦苏州 之上。”
       ▶ 元 杨载 《诗法家数‧五言古诗》: “五言古诗, 或兴起, 或比起, 或赋起。”亦省称“ 五言古 ”、“ 五古 ”。
       ▶ 清 施补华 《岘佣说诗》: “ 太白 五言古犹是 魏 晋 遗则, 唯天才超妙, 逸气横生, 遂有尺寸未合处。”
       ▶ 清 黄子云 《野鸿诗的》: “迨三十七八时, 奔走岭外, 五古、七律始窥堂户。”
       ▶ 《与友人论五言古诗书》: “知近方有事于五古, 甚盛甚盛。”
  • 五言古:    见“ 五言古诗 ”。
  • :    (詩)shī ㄕˉ1)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
  • 古诗:    gǔshī①古体诗。②泛指古代诗等。
  • 五言:      1.  五德之言。    ▶ 《书‧益稷》: “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 在治忽, 以出纳五言, 汝听。”    ▶ 孔 传: “以出纳仁、义、礼、智、信五德之言, 施于民以成化。”    ▶ 唐 韩愈 《进士策问》之十一: “彰施五色, 出纳五言。”    2.  五个字的句子。    ▶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 从三言到五言, 终于到七言。”    3.  见“ 五言诗 ”。
  • 五言城:    谓五言佳作。    ▶ 宋 赵蕃 《送刘伯瑞》诗之一: “长怀 远斋 老, 赠我五言城。”

相关词汇

        五言古:    见“ 五言古诗 ”。
        :    (詩)shī ㄕˉ1)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
        古诗:    gǔshī①古体诗。②泛指古代诗等。
        五言:      1.  五德之言。    ▶ 《书‧益稷》: “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 在治忽, 以出纳五言, 汝听。”    ▶ 孔 传: “以出纳仁、义、礼、智、信五德之言, 施于民以成化。”    ▶ 唐 韩愈 《进士策问》之十一: “彰施五色, 出纳五言。”    2.  五个字的句子。    ▶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 从三言到五言, 终于到七言。”    3.  见“ 五言诗 ”。
        五言城:    谓五言佳作。    ▶ 宋 赵蕃 《送刘伯瑞》诗之一: “长怀 远斋 老, 赠我五言城。”
        五言律:    见“ 五言律诗 ”。
        五言绝:    见“ 五言绝句 ”。
        五言诗:    wǔyánshī每句五字的旧诗,有五言古诗、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
        五言四句:      1.  即五言绝句。    ▶ 宋 范晞文 《对床夜语》卷四: “ 唐 人五言四句, 除 柳子厚 《钓雪》一诗之外, 极少佳者。”    2.  指一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诗体。 不同于 唐 以后格律严密的五言绝句。    ▶ 明 许学夷 《诗源辨体》卷十二: “五言四句, 其来既远, 至 王 、 杨 、 卢 、 骆 , 律虽未纯, 而语多雅正。”    ▶ 清 施补华 《岘佣说诗》: “ 谢朓 以来, 即有五言四句一体, 然是小乐府, 不是绝句。 绝句断自 唐 始。”
        五言律诗:    诗体之一。 形成于 唐 初。 每句五字, 每首八句, 双句押韵, 首句可押可不押。 通常用平声韵, 一韵到底, 不可转韵。 每句平仄有一定的格式。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法》: “律诗难于古诗……七言律诗难于五言律诗。”亦省称“ 五言律 ”、“ 五律 ”。    ▶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考证》: “又有五言律三首……亦非 太白 之作。”    ▶ 《红楼梦》第四八回: “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 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 杜 的七言律。”    ▶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五七律排》: “ 沈约 《八咏诗》……已全是五律。”    ▶ 毛泽东 《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 “我对五言律, 从来没有学习过, 也没有发表过一首五言律。”
        五言排律:    诗体之一。 为五言律诗的铺排延长。    ▶ 南朝 宋 时已出现, 盛行于 唐 , 元 代始确立此诗体名称。 每首至少十句。 除首尾两联外, 中间各联都要求对仗。 亦称“ 五言长律 ”。    ▶ 明 吴讷 《文章辨体序说‧排律》: “ 杨伯谦 云: ‘ 唐 初五言排律虽多, 然往往不纯;至 中唐 始盛。 ’”亦省称“ 五排 ”。    ▶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五七律排》: “ 薛道衡 《昔昔盐》: ‘垂柳覆金堤……’此又五排滥觞也。”
        五言绝句:    诗体之一。 始于 南朝 齐 梁 , 至 唐 始定型。 每首四句, 每句五字。 二、四句押韵, 可押平韵或仄韵。    ▶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法》: “五言绝句难于七言绝句。”    ▶ 明 吴讷 《文章辨体序说‧绝句》: “ 杨伯谦 云: ‘五言绝句, 盛唐 初变 六朝 子夜体。 ’”亦省称“ 五言绝 ”、“ 五绝 ”。    ▶ 明 胡应麟 《诗薮‧近体下》: “五言绝, 调易古;七言绝, 调易卑。”    ▶ 清 李重华 《贞一斋诗说‧诗谈杂录》: “五言绝发源《子夜歌》, 别无谬巧, 取其天然, 二十字如弹丸脱手为妙。”    ▶ 清 施补华 《岘佣说诗》: “五绝只二十字, 最为难工。”
        五言试帖:    科举考试中所作的五言诗。    ▶ 唐 以来, 科举考试中以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 限定韵脚。 其诗大都为五言或七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 这种诗体称试帖诗。    ▶ 清 代试帖诗, 格律限制更严, 内容大多为皇帝歌功颂德。    ▶ 《花月痕》第七回: “现在读书人, 给那八股时文、五言试帖, 困缚得个个作个书呆。”
        五言金城:    南唐 刘洞 长于五言诗, 自号“五言金城”。    ▶ 宋 马令 《南唐书‧刘洞》: “﹝ 洞 ﹞诗长于五言, 自号五言金城。”
        五言长城:    唐 诗人 刘长卿 擅长五言诗, 号“五言长城”, 意谓他人难以胜过。    ▶ 《新唐书‧隐逸传‧秦系》: “﹝ 系 ﹞与 刘长卿 善, 以诗相赠答。    ▶ 权德舆 曰: ‘ 长卿 自以为五言长城, 系 用偏师攻之, 虽老益壮。 ’”后用以称扬五言诗或善作五言诗的人。
        五言长律:    见“ 五言排律 ”。
        五觳:    不耐水旱的下等薄土。    ▶ 《管子‧地员》: “五殖之次曰五觳。 五觳之状, 娄娄然, 不忍水旱。”    ▶ 尹知章 注: “觳, 薄。 娄娄, 疏也。”参见“ 五粟 ”。
        五角星[形]:     五角星[形]拼音:wǔ jiǎo xīng [xíng ] 注音:ㄨˇ ㄐㄧㄠˇ ㄒㄧㄥ [ㄒㄧㄥˊ ] 词语解释◎ 五角星[形] wǔjiǎoxīng[xíng][pentacle;five-pointed star] 通常由等边五角形各边的延长线相交构成,用作巫术和护身的符号
        五角大楼文件:    [Pentagon Papers]详细记载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1968年间美国在印度支那地区所起作用的秘密文件。美国国防部授权整理了该文件,曾参与该项计划的D.艾尔斯伯格(生于1931年)因反对美国参加越南战争而将该文件详情透露给了新闻界。1971年6月《纽约时报》开始刊登根据此项研究撰写的文章。美国司法部引用国家安全法令暂时得到法院支持勒令该报不准刊行。美国最高法院裁定政府没有提出限制发表的正当理由,该文件因此得以被广泛刊登,引发人们对美国的越战政策的不满。

其他语言

相邻词汇

  1. "五角大楼文件"什么意思
  2. "五角星[形]"什么意思
  3. "五觳"什么意思
  4. "五言"什么意思
  5. "五言古"什么意思
  6. "五言四句"什么意思
  7. "五言城"什么意思
  8. "五言律"什么意思
  9. "五言律诗"什么意思
  10. "五言排律"什么意思
桌面版繁體版English

Copyright © 2025 WordTech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