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祭礼, 因等级而异制, 士用三鼎, 大夫用五鼎。 ▶ 《仪礼‧士昏礼》: “期初昏, 陈三鼎于寝门外东方、北面、北上。” ▶ 郑玄 注: “鼎三者、升豚、鱼、腊也。” ▶ 《孟子‧梁惠王下》: “君所谓逾者, 前以士, 后以大夫, 前以三鼎, 而后以五鼎与?” 赵岐 注: “《礼》: 士祭三鼎, 大夫祭五鼎故也。” ▶ 《南齐书‧武帝纪》: “四爵内陈, 义不期侈;三鼎外列, 事岂存奢。” 2. 相传 黄帝 作三宝鼎。 像天、地、人。 见《汉书‧郊祀志上》。 三: sān ㄙㄢˉ1)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鼎: dǐng ㄉㄧㄥˇ1)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铜~。~食(列...三鼎甲: 科举时代殿试一甲三名, 即状元、榜眼、探花, 世称“三鼎甲”。 ▶ 《儒林外史》第三十回: “尊府是一门三鼎甲, 四代六尚书。” ▶ 《冷眼观》第十九回: “国朝以来, 文风倒也还说得去, 就如三鼎甲都曾见过个把。” 九三鼎: 炼丹的鼎。 ▶ 唐 吕岩 《七言诗》之十六: “九三鼎内烹如酪, 六一炉中结似霞。” 三黜: 1. 三次被罢官。 ▶ 《论语‧微子》: “ 柳下惠 为士师, 三黜。 人曰: ‘子未可以去乎?’曰: ‘直道而事人, 焉往而不三黜?’” 2. 形容宦途不利。 ▶ 唐 柳宗元 《祭穆质给事文》: “形躯获宥, 三黜无亏。” ▶ 宋 张元干 《次江子我迁居韵》: “平生自省宜三黜, 老去何心望九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