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鼎是什么意思

  用"三鼎"造句

  •  1.  古代祭礼, 因等级而异制, 士用三鼎, 大夫用五鼎。
       ▶ 《仪礼‧士昏礼》: “期初昏, 陈三鼎于寝门外东方、北面、北上。”
       ▶ 郑玄 注: “鼎三者、升豚、鱼、腊也。”
       ▶ 《孟子‧梁惠王下》: “君所谓逾者, 前以士, 后以大夫, 前以三鼎, 而后以五鼎与?” 赵岐 注: “《礼》: 士祭三鼎, 大夫祭五鼎故也。”
       ▶ 《南齐书‧武帝纪》: “四爵内陈, 义不期侈;三鼎外列, 事岂存奢。”
     
     2.  相传 黄帝 作三宝鼎。 像天、地、人。 见《汉书‧郊祀志上》。
  • :    sān ㄙㄢˉ1)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
  • :    dǐng ㄉㄧㄥˇ1)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铜~。~食(列...
  • 三鼎甲:    科举时代殿试一甲三名, 即状元、榜眼、探花, 世称“三鼎甲”。    ▶ 《儒林外史》第三十回: “尊府是一门三鼎甲, 四代六尚书。”    ▶ 《冷眼观》第十九回: “国朝以来, 文风倒也还说得去, 就如三鼎甲都曾见过个把。”
  • 九三鼎:    炼丹的鼎。    ▶ 唐 吕岩 《七言诗》之十六: “九三鼎内烹如酪, 六一炉中结似霞。”
  • 三黜:      1.  三次被罢官。    ▶ 《论语‧微子》: “ 柳下惠 为士师, 三黜。 人曰: ‘子未可以去乎?’曰: ‘直道而事人, 焉往而不三黜?’”    2.  形容宦途不利。    ▶ 唐 柳宗元 《祭穆质给事文》: “形躯获宥, 三黜无亏。”    ▶ 宋 张元干 《次江子我迁居韵》: “平生自省宜三黜, 老去何心望九迁。”

相关词汇

        :    sān ㄙㄢˉ1)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
        :    dǐng ㄉㄧㄥˇ1)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铜~。~食(列...
        三鼎甲:    科举时代殿试一甲三名, 即状元、榜眼、探花, 世称“三鼎甲”。    ▶ 《儒林外史》第三十回: “尊府是一门三鼎甲, 四代六尚书。”    ▶ 《冷眼观》第十九回: “国朝以来, 文风倒也还说得去, 就如三鼎甲都曾见过个把。”
        九三鼎:    炼丹的鼎。    ▶ 唐 吕岩 《七言诗》之十六: “九三鼎内烹如酪, 六一炉中结似霞。”
        三黜:      1.  三次被罢官。    ▶ 《论语‧微子》: “ 柳下惠 为士师, 三黜。 人曰: ‘子未可以去乎?’曰: ‘直道而事人, 焉往而不三黜?’”    2.  形容宦途不利。    ▶ 唐 柳宗元 《祭穆质给事文》: “形躯获宥, 三黜无亏。”    ▶ 宋 张元干 《次江子我迁居韵》: “平生自省宜三黜, 老去何心望九迁。”
        三鼓:      1.  渭三度击鼓。    ▶ 《左传‧庄公十年》: “ 齐 人三鼓。”    ▶ 宋 杨万里 《仲良见和再和谢焉》诗: “吾才三鼓竭, 君思九江宽。”    2.  三更。    ▶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 “ 汉 魏 以来, 谓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 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 皆以五为节。”    ▶ 《红楼梦》第一回: “那天已交三鼓, 二人方散。”    ▶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马僧》: “未三鼓, 公起视, 自饲马。”
        三黄:    即三簧锁。    ▶ 《白雪遗音‧玉蜻蜓‧认母》: “那 志贞 , 又从房中搁板上取下一只拜匣, 开了三黄, 取出一块小小木牌。”
        三齐:      1.  三倍于 齐国 的势力。    ▶ 《战国策‧燕策一》: “夫一 齐 之强而 燕 犹不能支也, 今乃以三 齐 临 燕 , 其祸必大矣。”    2.   秦 亡, 项羽 以 齐国 故地分立 齐 、 胶东 、 济北 三国, 皆在今 山东 东部, 后泛称“三齐”。    ▶ 《史记‧项羽本纪》: “﹝ 田荣 ﹞并王 三齐 。”    ▶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 “ 齐 与 济北 、 胶东 。”    ▶ 《魏书‧尔朱荣传》: “时 邢杲 寇乱 三齐 。”    ▶ 金 马定国 《客怀》诗: “ 三齐 虽淡薄, 留此亦何心。”    ▶ 张恭 《雌雉啼》诗: “反不如当年饿死漂渚侧, 又何须勋名赫耀封 三齐 。”
        三麾:    诸侯的旌旗。 天子五麾(青、赤、白、黄、黑)中减去黄、黑二色, 即成三麾。    ▶ 《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 “天子救日, 置五麾, 陈五兵五鼓。 诸侯置三麾, 陈三鼓三兵。”    ▶ 杨士勋 疏: “五麾者, 麋信 云, 各以方色之旌, 置之五处也……诸侯三者, 则云降杀以两, 去黑黄二色。”
        三龙:      1.  三条龙。    ▶ 汉 焦赣 《易林‧丰之需》: “三龙北行, 道逢六狼。”    2.  喻三位杰出者。 喻 汉 初三杰 张良 、 萧何 、 韩信 。    ▶ 唐 马总 《意林》附编引《裴氏新语》: “ 汉祖 骖三龙而乘云路, 振长策而驱天下。 三龙, 人杰也。”    3.  喻三位杰出者。 喻 汉 代 蔡邕 、 崔寔 、 许受 。    ▶ 宋 叶廷圭 《海录碎事‧人事》: “ 蔡邕 、 崔寔 号‘并凤’, 又与 许受 号‘三龙’。”    4.  喻三位杰出者。 喻 宋 代 孙逢吉 、 孙逢年 、 孙逢辰 。    ▶ 《宋史‧孙逢吉传》: “ 孙逢吉 字 从之 ……弟 逢年 、 逢辰 , 皆有文学行义, 时称‘孙氏三龙’。”    5.  喻 三国 时 魏 蜀 吴 三国。    ▶ 唐 李白 《留别金陵诸公》诗: “海水昔飞动, 三龙纷战争。”    ▶ 王琦 注: “三龙, 蜀 、 魏 、 吴 。”
        三麦:    小麦、大麦、元麦的合称。
        三龙祠:    古 匈奴 俗, 于正月、五月、九月戊日祭天神。 戊为龙, 故称。    ▶ 《后汉书‧南匈奴传》: “ 匈奴 俗, 岁有三龙祠, 常以正月, 五月、九月戊日祭天神。”
        三鹿郡公:    三“鹿”合为一“粗”字, 用为对粗疏之人的讥称。    ▶ 唐 冯贽 《云仙杂志‧三鹿郡公》引《幽燕记》: “ 袁利见 为性顽犷, 方棠 谓 袁生 已封三鹿郡公, 盖讥其太粗疏也。”

其他语言

        三鼎的俄语:pinyin:sāndīng * три треножника (для жертвоприношений скотом, рыбой и соленьями)

相邻词汇

  1. "三鹿郡公"什么意思
  2. "三麦"什么意思
  3. "三麾"什么意思
  4. "三黄"什么意思
  5. "三黜"什么意思
  6. "三鼎甲"什么意思
  7. "三鼓"什么意思
  8. "三齐"什么意思
  9. "三龙"什么意思
  10. "三龙祠"什么意思
桌面版繁體版English

Copyright © 2025 WordTech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