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茎六穗是什么意思

  用"一茎六穗"造句
  • 古代有嘉禾一茎六穗、一茎九穗的记载, 认为是祥瑞之兆。
       ▶ 汉 王充 《论衡‧吉验》: “是岁, 有禾景天备火中, 三本一茎九穗, 长于禾一二尺, 盖嘉禾也。”
       ▶ 《后汉书‧光武纪论》: “是岁县界有嘉禾生, 一茎九穗, 因名 光武 曰 秀 。”
  • 一茎:      1.  原意为植物的一条茎, 后表数量, 多...
  • 六穗:    一茎生六穗的嘉禾, 古人视为一种祥瑞。    ▶ ...
  • 六穗:    一茎生六穗的嘉禾, 古人视为一种祥瑞。    ▶ 《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 “导一茎六穗于庖, 牺双觡共柢之兽。”    ▶ 李善 注: “一茎六穗, 谓嘉禾之米。”    ▶ 《南齐书‧祥瑞志》: “﹝ 永明 ﹞十年六月, 海陵 齐昌县 获嘉禾, 一茎六穗。”    ▶ 《隋书‧音乐志上》: “道我六穗罗八珍, 洪鼎自爨匪劳薪。”
  • 一茎:      1.  原意为植物的一条茎, 后表数量, 多用于条状物。    ▶ 汉 焦赣 《易林‧震之师》: “一茎九缠, 更用牵挛, 宿明俯仰, 不得东西。”    ▶ 晋 王嘉 《拾遗记‧方丈山》: “莎萝草细大如发, 一茎百寻。”    ▶ 唐 白居易 《初见白发》诗: “白发生一茎, 朝来明镜里, 勿言一茎少, 满头从此始。”    ▶ 明 无名氏 《宫词》: “况我瘦身躯怎和愁肠挣, 刚剩得担害怕恩情骨一茎。”    2.  中医术语, 脐带。    ▶ 明 李中梓 《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论》: “婴儿未成, 先结胞胎, 其像中空, 一茎透起, 形如莲蕊。 一茎即脐带, 莲蕊即两肾, 而命寓焉。”
  • 一茎一草:    指细微之物。    ▶ 《醒世姻缘传》第一回: “他拣那地上没有生草的去处, 没有生虫的所在, 方才践了行走, 不肯伤害了一茎一草之微, 一物一虫之性。”

相关词汇

        一茎:      1.  原意为植物的一条茎, 后表数量, 多...
        六穗:    一茎生六穗的嘉禾, 古人视为一种祥瑞。    ▶ ...
        六穗:    一茎生六穗的嘉禾, 古人视为一种祥瑞。    ▶ 《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 “导一茎六穗于庖, 牺双觡共柢之兽。”    ▶ 李善 注: “一茎六穗, 谓嘉禾之米。”    ▶ 《南齐书‧祥瑞志》: “﹝ 永明 ﹞十年六月, 海陵 齐昌县 获嘉禾, 一茎六穗。”    ▶ 《隋书‧音乐志上》: “道我六穗罗八珍, 洪鼎自爨匪劳薪。”
        一茎:      1.  原意为植物的一条茎, 后表数量, 多用于条状物。    ▶ 汉 焦赣 《易林‧震之师》: “一茎九缠, 更用牵挛, 宿明俯仰, 不得东西。”    ▶ 晋 王嘉 《拾遗记‧方丈山》: “莎萝草细大如发, 一茎百寻。”    ▶ 唐 白居易 《初见白发》诗: “白发生一茎, 朝来明镜里, 勿言一茎少, 满头从此始。”    ▶ 明 无名氏 《宫词》: “况我瘦身躯怎和愁肠挣, 刚剩得担害怕恩情骨一茎。”    2.  中医术语, 脐带。    ▶ 明 李中梓 《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论》: “婴儿未成, 先结胞胎, 其像中空, 一茎透起, 形如莲蕊。 一茎即脐带, 莲蕊即两肾, 而命寓焉。”
        一茎一草:    指细微之物。    ▶ 《醒世姻缘传》第一回: “他拣那地上没有生草的去处, 没有生虫的所在, 方才践了行走, 不肯伤害了一茎一草之微, 一物一虫之性。”
        一茎九穗:    见“ 一茎六穗 ”。
        一茶:    客套语。 意谓所赠钱物轻微, 只可供一茶之用。    ▶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 “袖中又摸出细珠十数串, 每送一串道: ‘轻鲜, 轻鲜, 备送一茶罢了。 ’”    ▶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 “有烦老兄, 将此分与船上同行的人, 每位一个, 聊当一茶。”
        一茶顷:    一盏茶的时间。 犹言片刻。    ▶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卷二: “天裂, 凡一茶顷, 乃合。”
        一草一木:    yī cǎo yī mù 【解释】比喻极微小的东西。【出处】《后汉书·应劭传》:“春一草枯则为灾,秋一木华亦为异。”【拼音码】ycym【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细小平常的东西
        一莞:    犹一笑。    ▶ 宋 苏轼 《石塔寺》诗: “山僧异漂母, 但可供一莞。”
        一茅三脊:    有三条脊骨的茅草, 即菁茅, 又名灵茅。    ▶ 《管子‧封禅》: “ 江 淮 之间, 一茅三脊, 所以为藉也。”    ▶ 尹知章 注: “所得灵茅。”    ▶ 《管子‧轻重丁》: “ 江 淮 之间, 有一茅而三脊, 毋至其本, 名之曰菁茅……诸从天子封于 太山 、禅于 梁父 者, 必抱菁茅一束, 以为禅藉, 不如令者不得从。”古时帝王封禅都用菁茅滤酒。 参阅《史记‧封禅书》。 参见“ 三脊茅 ”。
        一萍:    一叶浮萍。 喻飘泊无定。    ▶ 唐 孟郊 《奉同朝贤送新罗使》诗: “淼淼望远国, 一萍秋海中。”    ▶ 宋 朱松 《送仲猷北归》诗: “欲寻当日故山盟, 身世今如海一萍。”
        一若:    仿佛;很像。    ▶ 清 包世臣 《与杨季子论文书》: “然门面言道之语, 涤除未尽, 以致近世治古文者, 一若非言道则无以自尊其文。”    ▶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二章: “遂不觉中怀惘惘, 一若重愁在抱。”    ▶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 “他生得文弱清秀, 一若他的父亲。”

相邻词汇

  1. "一若"什么意思
  2. "一茅三脊"什么意思
  3. "一茎"什么意思
  4. "一茎一草"什么意思
  5. "一茎九穗"什么意思
  6. "一茶"什么意思
  7. "一茶顷"什么意思
  8. "一草一木"什么意思
  9. "一莞"什么意思
  10. "一萍"什么意思
桌面版繁體版English

Copyright © 2025 WordTech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