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数效用论造句
例句与造句
- 考察消费者行为,可以采用两种分析工具或分析方法:一种是以基数效用论为基础的边际效用分析;一种是以序数效用论为基础的无差异曲线分析。
- 向量的模长可以直接比较,这是基数效用论的方法;多个向量可以复合成一个总的向量,或者一个总的向量可以分解成多个、多组向量,这是序数效用论的方法。
- 序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是: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
- 第二,由于式(1-1)至式(1-3)是以“基数效用论”为基础的,而效用的计量被认为是一个有争议的假设,所以希克斯等人建立了“序数效用论”,用“无差异分析”来取代效用的计量。
- 尽管马歇尔等经济学家利用基数效用论或序数效用论来推导出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但是由于效用论遭到一些经济学家的批判,如科斯(1988)、张五常(2001)等,他们干脆抛弃效用论,直接把“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作为经济学的基础假设。
- 用序数效用论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序数效用论的缘起,在于分析效用会相互影响的不同商品之间的关系(由Jevons等人的边际革命所推广的基数效用论一开始假设商品之间的效用没有相互影响,因而无法研究有关联的商品之间的关系,于是Pareto从Edgeworth那里借用了无差异曲线,用以说明两种商品之间的关系)。
- 序数效用论的缘起,在于分析效用会相互影响的不同商品之间的关系(由Jevons等人的边际革命所推广的基数效用论一开始假设商品之间的效用没有相互影响,因而无法研究有关联的商品之间的关系,于是Pareto从Edgeworth那里借用了无差异曲线,用以说明两种商品之间的关系)。
- 但序数效用给经济学带来了新的困难:若效用无法计量,怎么来说明消费者的选择是由偏好或效用最大化决定的呢?为了解决“序数效用论”所蕴含的矛盾,萨缪尔森于1938年提出了显示偏好理论(revealed preference):效用作为一种主观心理状态虽然观察不到,但消费者的行为可以观察到,消费者在市场上选择了某一产品组合,他的“偏好”就同时被“显示”了出来,而无须对效用进行数量描述。
更多例句: 上一页